可以最大根度滿足家庭用電需要,而這樣一個系統,目前報價在巫萬元左右,因此很少有人購買,目前國內個人消費者僅限於環保意識比較強的別墅使用者。
夏想一行在參觀考察了數家太陽能光伏產品企業之後,得出了一斤小結論,目前寶市的太陽能產品幾乎全部出口到歐美,尤其是以德國為最多。因為德國對太陽能發電有政府補貼,還有一種家庭併網售電的模式。就是凡是使用太陽能發電的家庭,白天的電卓以高價賣給電力公司。晚上再購買低價的普通電力。
在推廣太陽能和環保方面,德國走到了世界前列。
以國內目前的經濟水平和環保意識,德國的方式無法實現。
不過夏想卻提供了另一個思路。
縱觀寶術十幾家太陽能中小企業,基本都是百十人員工,一兩千萬的產值,每年出口一百多萬美元的產品,說走出口創匯表面上好聽,實際上利潤極低,完全依靠成本優勢才得以生存,基本上就是歐美大型企業的附屬加工廠。既沒有自主的智慧財產權,又沒有創新的技術,說白了,完全就是照樣生產的加工基地。
沒有智慧財產權的高科技企業,其實還是高階加工車間而已。披了一個高科技的外衣,對外宣稱也好聽一些。
夏想的思路也是根據後世的見聞和一些零星的想法,整理而成。當然,要他指導太能陽廠家去生產太陽能飛機,生產高階的太陽能產品也不可能,他又不懂其中的技術環節。夏想最大的優勢就是知道後世經過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太陽能產品的形式開始多樣化,開始走進了許多行業,在城市市政設施、樓宇、公園照明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