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和,就讓他心中大定。
何江海很清楚周鴻基是中央一個重要派系的後備力量,作為周鴻基出京的第一站,在齊省的政績決定周鴻基的起飛姿態是否有力,因此,周鴻基也有在齊省大展手腳的意願。
如果沒有李丁山的意外多事,何江海自恃為齊省本土第一人,也未必會將周鴻基放在眼裡,因為邱仁禮在齊省也沒有辦法能奈他何,何況一個初出京城的紀委周鴻基?
正是因為李丁山插手了陳秋棟事件,而夏想在常委會上的表現過於搶眼並且咄咄逼人,何江海知道,夏想,將是他平生遇到的最為強大的對手。
齊省作為夏想邁向正部之路的最關鍵的一任,他也必須走好在齊省的每一步。但夏想剛來齊省,不是溫和低調,而是第一次參加常委會就表現出盛氣凌人的氣勢,根據何江海對夏想的認知,夏想不是衝動,也不是故作姿態,而是為了維護李丁山。
李丁山是夏想的軟肋……何江海立刻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今天請周鴻基吃飯,就是要奠定和周鴻基之間合作的基調,雖說他和周鴻基之間早就坐過,也有過默契的配合,但出於謹慎的考慮,何江海認為有必要再拉上袁旭強,讓周鴻基意識到本土勢力的強大,同時再透過周鴻基之口傳到孫習民耳中,好讓孫省長儘早表態。
孫省長來到齊省之後,過於低調了,一直沒有顯示出魄力的一面,就算孫省長有過引咎辭職的不光彩的過去,也沒有必要太退縮了。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何江海意識到了更大的危機,因為夏想似乎正在暗中籌劃什麼,正在有條不紊佈局,他對夏想始終有著極大的戒心,因為葉天南兵敗湘省,很大程度是夏想的手筆。
何江海有自知之明,他有天時地利的優勢,但缺少人和的優勢,而且和夏想層出不窮的手段相比,他自認不是夏想的對手。
如果夏想順著李丁山的線索追查下去,必然會將他牽涉在內,到時他必將和夏想正面為敵。是被夏想踩著他的屍體上位,還是及時謀劃,給夏想迎頭一擊,他肯定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就算夏想也是中央一大派系著力培養的後備力量,但在生死攸關的選擇面前,他也不會退後半步。
“周,我們不是第一次坐在一起了,和老袁是第一次。老袁的為人我就不多說了,他在魯市的聲望很不錯,可以說魯市在老袁的治理下,一團和氣。”何江海大力抬舉了袁旭強,也是為了彰顯半島幫的團結和實力。
周鴻基自然聽了出來何江海話裡有話,是暗示魯市是袁旭強的天下,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我的工作以後還要請袁多多配合。”
話說得客氣,其實態度很冷淡。
袁旭強勉強笑了笑,敬了周鴻基一杯。周鴻基碰杯之後,只喝了一半。
何江海心中不快,周鴻基太託大了,不就是袁旭強馬上退下了,不至於如此待人,眼皮子太淺了,也太現實了。
何江海猜對了,周鴻基確實為人比較現實,但周鴻基輕視袁旭強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袁旭強來日不多,主要也是何江海一句暗示讓他不大痛快,官場之上向來人走茶涼,退就退了,還提什麼魯市是袁旭強的天下,難道欺負他初來乍到,沒有聽到魯市百姓對袁旭強的強烈不滿?
還有一點,周鴻基來齊省是鍍金和撈取政績來了,不是特意非要和夏想作對。現在李丁山的插手觸及到了何江海的利益,他口頭上聲援一下何江海就行了,沒有必要就一定和何江海站在一起還擊夏想,畢竟夏想又沒有動了他的底線。
何江海只能當他的槍,他怎能當何江海的擋箭牌?
袁旭強察顏觀色,猜到周鴻基一直在京城部委,一向順水順風慣了,也傲慢慣了,初來地方上還一時適應不了,而且也認識不到地方之上的複雜性,還以為和部委一樣,天大地大,大不過一個大院。
齊省省委也不過是一個大院,但齊省有十七個地市,每個地市都有一二把手,他們的立場也影響到每個常委在省委之中的發言權。
部委可管不到各省份的人事任命,只有涉及到了人事大權,才是最複雜最核心的政治鬥爭的精粹所在。
“週年輕有為,哪裡還用我配合工作?一來齊省就能開啟局面,而且齊省只是一個跳板,以後周肯定飛黃騰達。”袁旭強免費奉送了一記劣質馬屁,不但直接,而且還十分直白。
周鴻基擺擺手:“都不是外人,沒用的話就不要說了。”他又看了何江海一眼,“江海,孫省長的態度很明確,如果陳秋棟真有事情,就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