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聯盟來說,這恐怕更是一個噩夢般的訊息。
胡楚元已經是一個79歲的老人,他的復出能有多大的意義?
這一點還無人清楚。
胡楚元其實並不想復出,他已經復出過太多次,可這一次真的不同,他確實忍不住,除非208工程院的原子彈研製工作獲得重大突破,否則,中國還沒有強大到那種真正可以穩贏的地步。
和以前不同,這一次的中國確實是在逆勢而上。
國家軍事委員會內部重新做了一個新的調整,設了一個總顧問委員會的新機構,由胡楚元擔任總顧問,薩鎮冰擔任副總顧問,專門負責兩件事,一件是直接領導208工程院,另一件是專門負責使用那筆高達40億中圓的特殊軍費。
再擔任總顧問之前,胡楚元又去了廣州、長江市、萊蕪、南昌等主要的軍工業基地進行視察,也去了一些部隊,仔細的用自己的眼睛去評估整個局勢。
最後,胡楚元重新返回資政園。
做為總顧問,胡楚元有自己的辦公室,但他不去,他就在自己的資政園大書房裡辦公。
新的工作也不簡單,除了老秘書湯壽潛,他又重新挑選了幾名新機密局成員出任新秘書,悄無聲息的站在總統府和總理府的背後,為他們做著一些被疏漏掉的工作,無聲無息的支援著他們。
有一天晚上,他將李開鄴總統和胡維中總理請到了自己的書房,他談了一句話,這句話對這場戰爭的影響或許是非常大的。
他說,既然決定開戰,那就要追求最大的勝利。
1939年1月22日,胡維庭和胡楚元的特別代表蔣雁行同時抵達德國,給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威廉三世和帝國首相庫爾特.馮一施萊謝爾帶去了一封來自胡楚元的密信,最終勸說德國暫時不要急著和大西洋聯盟宣戰,還是以和談為主,逐步拖延時間。
在信的末尾,胡楚元說了一句話。
他說,請德國的友人們多給我這位想要為國貢獻最後一點力量的老人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允許我再做一些事,雖然這意味著對手也將準備的更充分,但我們還是要看清楚一點,時間再拖延半年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
比如說,原子彈。
胡楚元重新出任總顧問後的第一時間就是查閱208工程院內部的核武器檔案,情況讓他滿意,但也不是特別滿意,這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展的還算順利,可問題還是有的。
從德國那邊收到庫爾特.馮一施萊謝爾總統的親自回信,確定德國願意將再建德意志帝國的時間拖延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後,胡楚元就立刻讓國內一直秘密負責核工程的李汝華到資政園彙報工作。
從震旦大學建立的時候,胡楚元事實上就已經在籌備這件事,為此,他不惜一切代價邀請來歐內斯特,盧瑟福、馬克思.普朗克在震旦大學設立普朗克物理研究院,此後又陸續邀請了玻爾、卡皮察、赫茲、勞厄、郎之萬、海森堡、薛定諤等人。
這些人中,除了海森堡和薛定諤目前被邀請參與核工程外,其餘人都不在這個範圍內,包括在這個領域更為資深的玻爾。
透過幾十年的努力和胡楚元特殊的關注,中國國內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在核物理學方面的專家,胡楚元最終選擇李汝華擔任首席總工,除了李汝華的才華和在核物理學的名聲資歷外,最重要的是他有著非常豐富的現代管理經驗。
58歲的李汝華是福建莆田人,畢業於福州公學,1902年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1914年回震旦大學擔任物理學教授,1917年同老師普朗克一起發現了量子不確定性,並寫出《量子論的物理原理》一書。
如果他不是普朗克的學生,1918年,他或許就可以登上諾貝爾的領獎臺,但在國際物理學界,他依然有著自己的地位。
國內目前放射性元素領域有一個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湯恩銘,還有兩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龐綜銘、竇啟瑛,他們目前也在核工業的計劃組中工作。
李汝華個子不高,身材也顯得消瘦,穿著一身很不顯眼的灰色西服,戴著黑框的眼鏡。
進了大書房,他就迫不及待的和胡楚元問好道:“主席,您好啊,我們這又見面了呢!”
胡楚元對他還是很熟悉的,只是這幾年間,他不再方便和李汝華見面,也就沒有多問事。
見李汝華已經來了,胡楚元就放下手裡的事情,將正在翻看的資料合起來,走過去和李汝華握手,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