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帝載淮的面前,對於這位皇帝而言,確實是非常的令人困惑和不解,但出於信任,他依然採取了支援的政策。
胡楚元的答案很簡單,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繁榮,只要將官營股票出售掉30%就足以解決這些債務。
在總理資政衙門撤銷後,清政府所持有的官股都進入單獨的招商總局,由新的招商督辦大臣負責管轄,並設有一家獨立的招商銀行。
當然,胡楚元並不信任各地官員們的品質,歷來的規則很簡單,大工程就是大貪汙的開始,他也成立了獨立的廉政監察總署,專門負責在全國範圍內對大工程進行監察。
他的辦法還是很靈活的,對於大工程開設單獨的津貼補助,給那些官員一筆活通款,在這個範圍內都是安全的,超過限額就立刻派人突擊核查。
說起來很簡單,可每一件事的背後都要有著各種細節工作。
出任總理內閣首輔大臣之後,胡楚元就馬不停蹄的忙碌著,幾乎沒有一天可以安靜的休息一下,劉鴻熙、羅大佑等等在地方有所建樹的官員都被集中抽調回內閣總理府。
為了實施更為細緻的政府管理,各地也在不斷招收吏員,對現有的官僚體系進行補充,期間有著太多的不適應,以及種類繁多的各種新問題。
胡楚元基本無力解決那些問題,他是一個偉大的商人,也可以算是第一流的政客,但要說到對國家的治理,對整個官僚機構的控制,他就沒有了往日的那種風光,再也不是無所不能的人。
好訊息是問題雖然多,大的方向總還是在快速前進的,立憲制度本身並沒有意義,對整個政府體系的漸進式改革終究是有成效的。
胡楚元所掌控的大規模建設和投入也是非常有效的。
忙忙碌碌的度過了最為艱辛的幾年後,到了1898年底,梅啟照、張之萬、閻敬銘陸續病逝,丁汝昌、劉銘傳、劉坤一、劉錦堂、劉盛休、徐佔旭、王德榜……能死的都死光了。
除了老妖孽李鴻章還在苟延殘喘,晚清政局中比胡楚元威望更高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
這已經徹底成了胡楚元的時代,他控制著整個大局,並將張之洞、張百熙、霍鴻機、鹿傳霖、屠仁守一干有能力的五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間的“年輕有為”的一代人提拔到總理府,出任內閣大臣。
在這幫人的後面,特別是光緒十二年(1886年)的那一科,謝元麒、吳鴻甲、丁秉乾、楊土鑲、孫錫第、宋伯魯、羅光烈、徐世昌、孫綜源、李錫齡、江希曾、葉大琛、葉大涵、鄭寶琛、李翊煌、梅汝鼎、秦樹聲、陳夔龍、宋育仁都是很有希望的官員。
不是別的原因……。
在1885年的中法戰爭後,新科進士投奔胡楚元就蔚然成風,這一屆投奔胡楚元的比例極多,特別是加上王懿榮的影響力增大,這些進士大部分都被引入江南六省為官,威為實務派的基層力量。
在胡楚元的關照下,這些人自己的努力下,這十幾年下來,陸續都提拔到了正三品的官員,謝元麒、丁秉乾、楊士鑲、孫錫第、徐世昌、孫綜源、李錫齡、陳夔龍已經是從二品的官員,一半在外面擔任巡撫,另一半則在總理府出任要職。
如果說,袁世凱依靠投資一個徐世昌換到了總統的寶座,那麼,胡楚元在政治上的投資規模足可稱得上是袁世凱的一千倍。
在這一波人的下面,光緒十五年和光緒十六年恩科投奔胡黨的數量也很多,最近幾年都已經遍佈各地,有些是知府,最受胡楚元關注的江蘇崇明縣籍進士王清穆已經提到了山東巡撫,用於接替張之洞。
起初,胡楚元只因為王清穆少年時期就在江南國學館就讀的原因,特別的提拔任用,後來才發現這個人廉潔奉公,辦事精明穩重,而且眼光長遠,精通外語,熟讀中西書籍。
自此,他就特別做出安排,調到總理府任職,將張之洞抽回總理府擔任總理內政次輔大臣的同時,也將他特派到山東出任山東巡撫。
對一個年僅三十八歲的人而言,這麼快就能做到一省巡撫,其提拔速度之快,也確實是很驚人。
現在的晚清政局已經沒有真正的大佬了,李鴻童在四川,榮祿在東北,譚鍾麟就算是最後半個,其餘都是胡黨。
除了立憲派的胡黨,另一幫份量也很重的人就是復興社,但復興社主要集中在海軍、陸軍新軍、海關、教育界和傳媒界。
為什麼說胡楚元能夠坐穩總理首輔大臣的位置,這是很重要的原因。
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