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觀南聽後定是搖了搖頭,“如今這相城糧倉中,哪還有多餘的糧食,庫房中已經只剩一些豆粟和大麥了。”
至於米?
那樣的精糧,早就被從相城撤走的兵卒,給帶到蘇州城去了。
些許剩下的糙米,估計也就夠今日熬粥佈施,所以這相城中,如今還真沒有什麼像樣的糧食了。
開倉放糧,自然便淪為了空談。
不過還好。
畢竟是蘇州這個富庶之地,又逢豐年秋收不遠,因此百姓家中如今還是有些餘糧的,至少渡過這個寒冬再熬到明年中旬,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所以開倉放糧之事,在相城,是難以為施了。
這時李觀南又突然輕聲道,“恐怕不止是相城!”
想到這。
他便當即召來白馬義從。
“來人!”
院外守候的白馬義從聽後,低頭入內。
“山主!”
看著進來的白馬義從。
李觀南理了理思緒後,當即吩咐道。
“抽出兩百白馬義從,一隊往西南而去,繞過蘇州城,前去虎城,查探城中部署,看是否與相城相同,守軍已撤入蘇州城中。”
“另一隊往西北,前去惠城查探!”
蘇州既然連相城這第一道防線都放棄了,那麼其他兩座縣城,其中應該也如相城一般才是。
那虎城位於蘇州城西南部,而李觀南則是從東北部攻來,因此那虎城反而是處在蘇州城後方,無法為蘇州城提供前哨防護。
至於惠城,則處於蘇州西北部。
距離蘇州城大約兩百里之距,更是無法和蘇州城守望相助,因此其中士卒理應退回蘇州堅守。
,!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李觀南自然就要改變策略了。
剛開始的想法是先破相城,待破其第一防線,令兩城無法形成犄角之勢後。
接著便長驅直入,大軍封鎖蘇州城,屆時倘若一時間拿不下,城內守軍又龜縮不出,那便再轉頭攻打其餘兩座縣城。
但如果此時蘇州兵力已全部匯聚於蘇州城內的話,那先取其他兩座縣城,反而是最佳之選。
雖然在大夏看來。
那兩座縣城中,如今”要糧沒糧,要地勢沒地勢,不但不適合堅守,反而會分散本局不多的兵力……
這些弊端對於李觀南來說,就完全不存在了。
因為他一不要糧,二不要地利,甚至他都能不要城池本身!
他要的只是人而已!
若是如今蘇州真將三座大郡縣全部捨去的話,那對於李觀南來說可謂是天大好事!
要知道以這三座郡縣的體量,相加起來的話,人口可不遜於蘇州這座府城,甚至還要超過一截!
也就是說。
不費一兵一卒,每遭到一星半點的阻攔,便可將此行目的達成大半,在蘇州地界上狂攬大幾十萬積分點!
上哪兒去找這樣的好事?
越想越覺得有道理的李觀南,當即對著白馬義從催促道,“叫他們帶上這支筆,再告訴白馬義從務必速速前去查探,不管情況如何都用這支筆,將資訊寫成軍報於紙上!”
“得令!”
白馬義從聽後,捧著兩支雙生筆極速退下。
就在李觀南兵不血刃拿下相城,又對著蘇州剩餘兩大郡縣磨刀霍霍之際,西南方向,一場異常殘酷的大戰正在發生。
從百里外的敘州城看去,劍門關方向,黑煙籠罩,火光沖天!
彼時,整個劍門關都籠罩在了那無邊煉獄之中。
劍門關城牆下。
無數士卒捨去身家性命,頂著一波波又一波的箭雨,在城門處堆積了無數的乾柴草垛。
而城外的高坡處。
一架架早已搭建好的投石車,顯露鋒芒!
無數裝滿了火油的陶罐,在被點燃後,被投入了這座屹立不倒的邊關城池內。
猶如一顆顆流星,劃破了夜空。
“轟!”
“轟!”
“轟!”
一聲聲爆響過後。
落入城中的瓦罐,一個接一個的炸開,四處飛濺的火油,“轟”的一下發生了爆燃!
整個劍門關內,頓時陷入了一片火海!
:()玄幻:我靠搶親證道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