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章 財富密碼

新年伊始,朱由檢趁著打敗了西班牙和荷蘭的東風,率先在福建解除了海禁,設立了廈門和泉州兩個貿易區。 不論是國內的商人,還是國外的商人,只要透過福建三司、福建巡撫、福建總督的審查,然後報戶部核准,取得貿易牌照之後,都可以入駐貿易區,從事海外貿易。 這是永樂十三年海禁之後,大明朝廷首次允許海外貿易。 訊息傳開,舉國震驚。 有贊成的,有反對的,有茫然無措的,更多的是削尖了腦袋往廈門貿易區和泉州貿易區擠。 福建商人近水樓臺先得月,紛紛向福建布政使司、按察司、指揮使司遞交申請。 鄭芝龍以族人的名義,取得了六個牌照,涉足了所有暴利行業。 山西、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的商人也不甘落後,爭先恐後往福州跑。 這是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 福建江浙的商人見了面,第一句話就是:"搞到牌照了嗎?" 有門路的人悶聲發大財,沒門路的人使出渾身解數找門路。 福建三司、巡撫衙門、總督衙門,門前從早到晚車水馬龍。 孫傳庭給朱由檢上書,截止崇禎五年三月初一,透過三級稽核國內商戶達659家,都是勢大財雄的富商巨賈。 朱由檢將商戶名單遞給畢自嚴,對他說道:"你給廈門貿易區和泉州貿易區擬一個章程,凡入駐貿易區的商戶必須持有戶部核發的海外貿易牌照,牌照的有效期為五年。" 畢自嚴問道:"一個牌照收他們多少銀子?" 朱由檢伸出三根手指頭。 畢自嚴:"三千?太少了吧?怎麼著也得五千。" 這就是大明朝廷的堂堂戶部尚書!竟然這麼沒格局。 朱由檢斜睨畢自嚴一眼,"我說的是三萬!" 畢自嚴嚇了一跳,"啊?三萬?這麼多?" 朱由檢搖頭晃腦說道:"多乎哉?不多也。" 畢自嚴也被逗笑了,掰著手指頭算了算,六百五十九家,每家三萬,共計一千九百九十七萬兩白銀,相當於太倉寺五年的收入! 十幾年來,戶部累積的財政赤字高達八千萬兩白銀,有了這麼大一筆銀子,財政赤字立即就削減四分之一,財政困境大為好轉! 畢自嚴欣喜過後,又憂慮開了,問道:"一張牌照就要管十年,剩下的九年,豈不沒錢賺了?" 朱由檢又給畢自嚴科普海關和關稅,畢自嚴聽得一愣一愣的,只要找對了馬,賺錢竟然這麼容易。 海關是一個國家管理進出事務最重要的部門,擁有監管,檢查,核稅,徵稅,緝私等一系列職能權力,是國家經濟命脈之一,更是國家主權的象徵。 然而到了清朝末年,海關卻讓洋人把持了半個世紀之久。 大多數人以為是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入侵後,清朝政府被迫簽定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設立租界,主權和領完整受到嚴重破壞。 在這種情況下,能帶來豐厚稅收的海關,自然會被西方列強搶去啊。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清朝海關不但不是被洋人搶去的,反而是清政府主動交由洋人管理的。 原因很簡單。 洋人管海關,七成是人家的,三成才是大清的,就這,大清朝廷還要感謝人家。 因為要大清自己官員管,九成是官員的,一成是朝廷的。 所以只要大清朝廷不傻,自然樂得由外國人管理海關。 赫德替清朝管海關,不僅使清朝獲得大量白銀收入,而且每年都在增長,這是清朝官員能比得了的嗎? 在腐朽的大清帝國體制中,外國人管理的海關,成為大清惟一沒有貪汙腐敗的部門,甚至在英國公使威妥瑪提出要清政府自行接手海關時,被清政府果斷拒絕了! 明朝設立廈門貿易區和泉州貿易區的訊息很快傳到海外,英國、法國、葡萄牙、比利時、德國的大商人紛紛到福州詢問。 明朝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大國,生絲、棉布、瓷器、茶葉、紙張,以及各種手工藝品,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搶手貨。 明朝達官貴人對玉石、寶石、翡翠、珍珠、象牙、香料的需求也極其巨大,佔到全世界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一。 取得了廈門和泉州的貿易牌照,就等於開啟了一扇財富之門。 西班牙商人和荷蘭商人被排除在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向本國政府瘋狂施壓。 馬尼拉總督理查德、巴達維亞總督雷格爾,透過湯若望,向徐光啟提出和談。 朱由檢對他們的要求嗤之以鼻,對徐光啟說道:"別理他們!" 朱由檢態度越強硬,理查德和雷格爾越低聲下氣地請求和談,他們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關係,向徐光啟傳話。 朱由檢看吊他們胃口吊得差不多了,向荷蘭主張2000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向西班牙主張1600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 不論是西班牙還是荷蘭,都拿不出這麼多白銀。 幾經討價還價之後,先付三分之一的現銀,剩下的三分之二,在兩年之內,一半用艦船抵,一半用紅夷大炮抵。 當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乖乖地將1800萬兩白銀運抵天津時,朝廷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