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世紀大殺器

徐光啟是個極聰明,極有科學素養的人。 朱由檢花了十四五天時間,給他講了許許多多遙遙領先於當時世界的數學知識,物理知識,化學知識。 跟著徐光啟一同聽講的還有宋應星、宋應昌、孫元化、方以智、薄鈺、茅元儀、畢懋康、李之藻、王徽、湯若望。 方以智和朱由檢同歲,是一個數學天才。 薄鈺只有十五歲,是個萬里無一的能工巧匠,除了製作望遠鏡之外,還製作過水車、水銃、地雷、地弩。 這兩個都是細皮嫩肉的翩翩美少年,一個文靜清秀,一個靦腆害羞。 孫元化、茅元儀、畢懋康、李之藻都是武器專家。 王徵和西方傳教士合作,翻譯了不少西方科學著作。 宋應昌是宋應星的弟弟和助手,尤其擅長火藥製作。 湯若望是德國傳教士,精通天文學和武器製造,在歷史上聲名顯赫。 這些都是當時明朝最頂尖的科技人才。 朱由檢把這些人當寶一樣,捧在手心裡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 在皇城西南角闢了十七八間房子,取名"萃英館",封徐光啟、宋應星等人為"萃英館大學士",人人享受正一品待遇。 一有空閒,朱由檢就去萃英館,督促他們抓緊時間改進明朝火器。 己巳之變已經近在眼前,明朝軍隊在面對後金重甲騎兵和重甲步兵時,幾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這個時候,再試圖打造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和步兵部隊,時間上根本不允許。最好的辦法是獨闢蹊徑,用熱兵器碾壓冷兵器。 在嘉靖之前,明朝在火器生產技術方面領先於世界。當時全世界唯一能大規模製造鑄鐵炮的國家就是大明。 但到了萬曆後期,被西洋火器反超了一大截。 明朝火槍每開完一槍後,需要等待銃管或者槍口冷卻後,才能繼續填入火藥和彈子。在這個間隙,後金騎兵已經衝到面前進行肉搏了。 因為這個致命的缺陷,明軍吃盡了苦頭。 朱由檢前世是個軍迷,床頭常常放著各種軍事雜誌。 如果有現代人穿越回去幫助大明避坑,按照大明當時技術和工藝儲備,武器技術甚至可以直接達到現實世界1840年的水平。 到那時,平推整個東亞易如反掌,登陸歐洲,騎洋馬,喝洋奶都不是夢。 這種遠大的前景,想想都讓人發狂! 朱由檢每次到萃英館,都要跪舔湯若望,目的就是說動湯若望,把歐洲最優秀的火器工匠和火器技術全都引進到明朝。 萃英館裡靜悄悄的,每個人都專心致志地幹著自己的活計。 薄鈺正全神貫注地擺弄著手中的馬克沁重機槍模型。這是朱由檢憑前世的記憶畫出來。 朱由檢堅信,機關槍一定是可以研製出來的。 1884年,美國發明家馬克沁發明出第一款試驗型機關槍,從此終結了步槍不能連發不能自動的歷史。 朱由檢清晰地記得,這款機槍用的是加特林槍管,射擊前可往彈口放入6發子彈,並在半秒鐘內連續發射完畢! 後來繼續改進,最終定型為長6.4米,可裝彈333發的大彈鏈機關槍! 馬克沁雄心勃勃,幻想全球軍界瘋狂採購,花花綠綠的鈔票堆滿游泳池。 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時歐洲各國貴族對馬克沁機槍嗤之以鼻。馬克沁灰心喪氣。 令人意外的是,兩年後,一支50人的英國殖民者在辛巴威,僅用4挺馬克沁重機槍就射殺了3000非洲勇士。 馬克沁機關槍名聲大震。 同樣,八國聯軍僅憑10挺機關槍就打進了北京。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 一個二十歲的德國士兵,躲在碉堡內,用馬克沁重機槍瘋狂掃射9個小時,打完一萬多發子彈,打死2000盟軍士兵,被美軍稱為"奧馬哈海灘之獸"。 世界為之震驚。 馬克沁重機槍是騎兵的終結者,把能征善戰遊牧民族打得能歌善舞。 它是世界上第一種單管式自動武器, 理論射速為600發每分鐘,整槍重54公斤。 在它之前的槍,都是裝一顆子彈打一次,生死取決於手速。 馬克沁機槍的出現,簡直就是鳥槍換大炮,摩托變跑車。 朱由檢拍了拍薄鈺的肩膀,“咳,小子!能造出來嗎?" 薄鈺冷不防嚇了一跳,回過頭,靦腆地一笑。 "問你呢,能造出來嗎?“ "能!" "造不出來咋辦?" “肯定能!" "不能就爆你菊花!" "啊,什麼叫爆菊花?" 朱由檢打了個響指,"跟我來!" 又拍了拍方以智的肩膀,"你也來!“ 薄鈺和方以智尾隨著朱由檢,出了萃英館,走過曲折的長廊,逶迤來到西苑。 亭臺樓閣,假山水榭,應有盡有。 遠遠的就聞見香氣四溢。 原來是徐應元在亭子下烤羊肉串,煙霧升騰而起。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