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章 大明寶鈔

朱由檢將楊嗣昌的奏摺遞給畢自嚴看,要他無論如何也要籌集七百萬兩白銀。 畢自嚴十分乾脆地說道:"沒有。戶部也不能天天圍著楊嗣昌轉,遼東王之臣、四川朱燮元,登萊袁可立,福建南居益、廣東熊文燦,輪番著向戶部要錢。要到錢就千恩萬謝,要不到錢就罵娘,臣受這種腌臢氣受夠了。" 朱由檢頭都快炸了,不耐煩道:"每次讓你撥錢,你就是這副腔調,能不能說點新鮮的?" "臣說的都是實情。” "實情?什麼實情?實情是年初就定下改革稅率,到年尾了,一點動靜也沒有,是什麼道理?" 畢自嚴嘆了一口氣,說道:"稅改首先就要清丈土地。歷朝歷代清丈土地都是天字第一號難事。太祖是何等人物?洪武十一年清丈天下土地,一口氣殺了三撥人,都沒有把實際田畝數查清楚。現在戶部用的黃冊和魚鱗冊還是天順年間的。" 朱由檢說道:"既然稅改遠水解不了近渴,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 畢自嚴問:"還有什麼辦法可想?" 朱由檢:"重啟大明寶鈔!" 畢自嚴驚得從座位上跳了起來,痛心疾首說道:"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假如皇上重啟大明寶鈔,一定會引得民怨沸騰!這種行為就是飲鳩止渴,為子孫後代考慮,絕不能幹這樣的事。"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效仿宋元兩朝的貨幣制度,建立了屬於自己朝代的貨幣。 製作大明寶鈔的原材料、寶鈔圖文的雕刻,防偽專用印章,一系列工程都有嚴格管理工序,防偽技術堪稱一絕。 朱元璋規定,100文以上的交易,禁止使用金銀和銅錢。起初,在強力的武力加持之下,大明寶鈔信用良好,士民工商都十分樂意使用。 但是很快,大明寶鈔就被朱元璋朱棣父子玩得臭不可聞。 洪武八年,為了賞賜功臣,朱元璋強令戶部印鈔局印製了價值1000萬兩白銀的大明寶鈔。 朱棣有樣學樣,五徵漠北的軍費開支絕大部分是透過濫發大明寶鈔獲得的。 更騷的是,大明寶鈔只發行,不回收。 一通胡搞之後,大明寶鈔急劇氾濫、貶值、形同廢紙。 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寶鈔退出了歷史舞臺,白銀重新成為最主要的流通貨幣。 明朝白銀產量極低,根本無法滿足國內流通需要,造成國內通貨緊縮。東南商幫、山西商幫、山東商幫從事走私貿易,賺取了大量的白銀,明朝的經濟命脈掌握在他們手中。 此後二百年,明朝一直為這個錯誤買單,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 失去鑄幣權的損失,比薩爾滸慘敗+開鐵慘敗+遼瀋慘敗+廣寧慘敗的損失,還要來得更慘烈,更長遠。 對於畢自嚴的激烈反應,朱由檢並不意外,大明寶鈔的名聲的確太臭了。 畢自嚴苦勸道:"發行寶鈔,首先得有準備金,朝廷窮得丁當響,臣實在想不出,如何讓士民工商接受寶鈔?" 畢懋康也說道:"強行發行寶鈔,將會引起全面恐慌。正常交易將會斷絕,朝廷將無法獲得糧食、馬匹這些戰略物資,這將是一場災難。" 朱由檢說道:"你們說的這些,朕都知道。既然沒有金銀繫結寶鈔,那就用食鹽繫結。" 畢自嚴竟然撲哧笑出聲來,"繫結食鹽當然可行。但問題是,食鹽也不在朝廷掌控中。" 明朝效仿北宋,實行鹽引制度,商人將若干糧草運至邊關,換取鹽引,憑鹽引到指定鹽場領取食鹽,然後販賣獲利。 鹽引有效期起初只有一年,後來延長到了十年,甚至二十年。 原本嚴禁四品以上官員領取鹽引,但英宗之後,這項規定形同虛設,官老爺們有的是法子搞到鹽引。他們不肯費巴拉跑腿做生意,轉手高價賣掉鹽引,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鹽引發得越來越多。 幾十年發的鹽引要是真一起領鹽,把全明朝人全醃了都用不完。 到了領鹽的季節,長龍一樣的船隊停泊在鹽場外,半年都領不到鹽。 鹽販領了鹽,大多沒法快速賣掉。於是有了另一種景象,賣鹽的船排成兩條長隊,一條長隊賣歷年舊引鹽,另一條長隊賣新引鹽。 鹽窩應用而生。 你交出一半鹽引,某個口岸就歸你專賣。 永久性的! 吸引人吧? 你還需要辛苦運糧草去邊關換鹽引嗎? 還需要辛苦領鹽嗎? 還需要辛苦賣鹽嗎? 你佔住了窩,啥也不用幹,收收那些販鹽的孝敬,躺著就把錢賺了。 一箇中等鹽商,憑著鹽窩,年入少輒十萬,相當於十個親王的年俸,二十個郡王的年俸,五百個大學士的年俸,相當於全國白銀年產量。 白花花的鹽就是白花花的銀子,每一粒上面都寫著"官商勾結"四個大字。 趴在鹽上挖朝廷牆角,吸老百姓血吃老百姓肉的,是一個龐大得超乎想象的利益集團。 這個集團有藩王、有功勳顯貴、有將門,有中央官員,地方官員,有大小鹽商,有鹽幫,有海盜。 想要給王朝續命,就必須打碎舊有的利益集團。 朱由檢大喝一聲:"田爾耕、許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