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章 搞錢,還是搞錢

朱由檢問道:"畢自嚴,戶部現在還可以調出多少糧食?" 畢自嚴答道:"通州倉庫有七十五萬七千石石,昌平倉庫還有三十六萬五千五百石,遵化倉庫還有四十九萬兩千石,合計一百六十一萬四千五百石,這就是戶部全部的家當了。" 朱由檢道:"那就調五十萬石,發往陝西。" 畢自嚴:"不行!絕對不行!" 朱由檢:"為什麼?" 畢自嚴:"臣在其位,就得謀其政。偌大一個朝廷,只有一百六十萬石儲備糧,再調出去五十石,只剩下一百一十萬石了。 北京城六十萬人口,人均不到兩石糧,每天吃兩斤糧的話,只夠吃半年。現在是天啟七年十一月,連明年的夏糧都趕不上。這還了得! 因此太倉絕不會再向外調糧了!一百六十萬石儲備糧,是最低儲備線,絕對不能逾越!" 楊嗣昌:"畢堂部,你說得有理,但陝西災情也是火燒眉毛,五十萬調不出,調三十萬石應應急,陝西己有三百萬人斷炊了。" 畢自嚴毫不客氣地說道:"楊閣部,你也是戶部主事出身,我就不跟你講道理了。向戶部要錢免談,向戶部要糧免談。 我就是個認死理的。舍弟畢自肅巡撫關寧,屢次寄信來,求戶部往關寧發錢糧,說士兵欠餉半年再不發糧發錢恐有譁變之虞,到時候,他就只有以死謝罪了。 楊閣部,你說我是發,還是不發?戶部不是我畢某人的戶部,甚至不是皇上的戶部,而是天下人的戶部。我如果將戶部的最低儲備糧發出去了,京師斷炊了怎麼辦?" 楊嗣昌再也無話可說。 朱由檢心裡唏噓不已,"這樣吧,朕從內帑裡撥八萬兩銀子,戶部將這八萬兩銀子發往關寧,直接交到畢自肅手中,不許經過任何的手,讓他把這八萬兩銀子當軍餉發下去。" 畢自嚴眼圈紅了,"皇上,啊,這……" 朱由檢又說道:"朕再從內帑裡拿出三十萬兩銀子,戶部拿著這筆銀子買糧,火速發往陝西!" 又對溫體仁說道:"你去一趟洛陽,代表朕去見福王,向福王借一百萬兩銀子,五十萬石糧食。" 又對周延儒說道:"你去一趟開封,代表朕去見周王,向周王借五十萬兩銀子,三十萬石糧食。" 溫體仁、周延儒都問:"王不肯借怎麼辦?" 朱由檢道:"朕是借,又不是白要。周王豪爽仗義,必定會借。福王是嫡親皇叔,有什麼理由不借?" 孫承宗道:"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等平息了陝西和遼東的亂局了,日子就好過了。" 朱由檢點頭稱是,又對徐光啟說道:"你去一趟澳門,代表朝廷和葡萄牙人談,向他們借三百萬兩白銀,一年後,連本付息還給他們三百三十萬。" 徐光啟:"葡萄牙人不肯借的話怎麼辦?" 朱由檢:"由不得他們不借。膽敢不借的話,就將他們逐出澳門,永遠不許他們上岸貿易。" 徐光啟道:"我朝用的紅夷大炮都是從葡萄牙人手上買的,葡萄牙人的炮遠好於荷蘭人的炮,把他們趕走了,就買不到那麼好的炮了。" 朱由檢:"說趕他們走,是虛張聲勢嚇唬他們的。葡萄牙人畏威不畏德,胡蘿蔔加大棒是對付他們最好的辦法。" 又轉過頭對孫承宗說道:"這四百五十萬兩白銀借到手以後,朝廷就可以全力解決陝西的饑荒問題。" 孫承宗問:"遼東的問題也迫在眉睫。新朝剛立,皇上在遼東問題上持何方略?" 遼東的問題對明朝來說,就是一個死結,寸土不可棄,在明朝就是一種政治正確。 明朝在遼東連輸七場,說明明朝軍隊根本不是後金的對手。 可問題是,明朝上上下下,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根本接受不了打不過區區建州女真的現實。 兩年後,皇太極將率十萬大軍,繞過關錦防線,從薊州鎮喜峰口入關,明軍面對後金軍就是一觸即潰的脆敗。 為了守住狹長的遼西走廊,關寧軍每年消耗六七百萬兩白銀。 為了應付遼東戰事,不得不加徵六百九十萬兩遼餉。 遼餉攤派到陝西七十餘萬兩,反過來又加劇了陝西農民起義。 先不說固守寧錦在戰略對不對,首先在財政上,朝廷就無力負擔在東西兩線同時轉戰。 撫西,和東,恢復生產,是最現實的選擇。 但在明朝僵硬的政治體制下,阻力非常之大。 面對孫承宗的疑問,朱由檢答道:"朝廷準備在遼東施行以戰促和的戰略,集中力量打一場勝仗以後,然後與建州女真和談。" 在座的人全都吃了一驚。 孫承宗率先說道:"和?怎麼和?努爾哈赤死後,袁崇煥曾派人去建奴老巢探聽虛實。 皇太極提出的和談條件是,建奴不稱臣,保留汗位,明金雙方以大淩河為界,開放邊貿,明每年給金一百萬兩白銀,金每年給明一千張貂皮,三千斤人參。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