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章 民以食為天

朱由檢走出乾清宮,登上龍輦,向宋應星招招手,"宋先生,請你上來與朕同坐。" 宋應星連連擺手,"不不不,微臣豈能與皇上同坐?那還成個什麼體統?" "不必拘禮。宋先生上來坐,朕好與先生說幾句話。" 宋應星無論如何也不肯。 "停!"朱由檢從龍輦上下來,與宋應星同行。 宋應星問道:"皇上剛才說有差事要交給微臣辦,請問是什麼?" 朱由檢道:"陝西連年大旱,大片土地顆粒無收,宋先生有何良策?" 宋應星道:"陝西最大困境是缺水,應推廣耐旱高產作物。" 朱由檢:"種蕃薯怎麼樣?" 宋應星:"這是一個好辦法。早在萬曆二十一年,福建人陳振龍就從呂宋引進番薯。但一直沒有推廣開。" 朱由檢:"這是為何?" 宋應星:"米、麥易貯存,易運輸,紅薯在這方面則差多了。朝廷收稅只收米和麥,農戶自然不願種紅薯了。 再者,紅薯吃多了會脹氣,燒心,不能當主食。" 朱由檢問道:"那麼種植土豆呢?" 宋應星:"土豆水份足,易發芽,比番薯更難貯存。這兩種作物最大的好處是耐旱,易栽種,產量奇高,也不挑地肥地瘦,田間地頭,犄角旮旯都可以種,應付災荒再好不過了。" 明代透過科舉選拔上來的官員,大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喜歡唱高調,說空話,一說到實際事務就一竅不通。 宋應星則完全相反,他的知識都是極實用的。 朱由檢道:"宋先生,朕欲以卿為工部右侍郎,專管農業,卿意下如何?" 宋應星道:"不好。微臣只是個小小舉人,有什麼面目做從二品大員。再者,微臣實在不會做官,也做不了官。" 朱由檢投去讚許的眼光。 "那你就做個五品工部主事,專管推廣蕃薯和土豆。" 坐上龍椅,朱由檢開門見山說道: "陝西大飢,朕決定在全國推廣番薯、土豆,任命宋應星為工部勸農司主事,專管此事。 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內閣六部都要全力配合。 宋應星,你介紹一下番薯和土豆的好處。" 宋應星侃侃而談說了一個來時辰,有興趣聽的大臣寥寥無幾。 朱由檢十分不悅,說道:"剛才宋應星所講,你們誰用心聽了,複述一遍,朕重重有賞。" 眾臣都左右閃避。 朱由檢失望極了,"都不說是吧,朕就點名了。錢謙益,你一向博聞強記,你說說看,宋應星剛才都講了一些啥?" 錢謙益一句也沒聽,正心虛得不行,偏偏皇上第一個點他的名。 "皇上恕罪,臣愚鈍……" 朱由檢大怒,"你不是愚鈍,是毫無心肝!餓上三天飯,你就知道陝西饑民處在何等水深火熱中。朝廷要的是經世致用的人才。要你這種只知吟風弄月喝酒狎妓的繡花枕頭有何用?滾回鄉里種地去!見識見識老農的艱辛!諸公,休學此人!" 錢謙蓋大呼倒黴,灰溜溜捲鋪蓋走人。 朱由檢餘怒未消,"後年春的會試,不考四書五經了。" 禮部尚書錢龍錫大驚失色:"請問皇上,不考《四書五經》,考什麼?" 朱由檢:"考《四書五經》考出來的都是錢謙益這種呆子。平時袖手談心性,有事就嫌水太涼。從這一屆開始,考科學!" 錢龍錫問:"皇上,何為科學?" 朱由檢:"科學是啥你都不知道?看來你這個禮部尚書也是個打醬油的!比錢謙益強不到哪兒去。" "《夢溪筆談》、《齊民要術》、《本草綱目》、《九章算術》、《甘石星經》、《幾何原本》、《皇帝內經》《墨經》、《禽經》,這些你都聽說過嗎?" 錢龍錫:"臣聽說過一些。" 朱由檢己經氣得沒脾氣了,"看來科舉考試真的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徐光啟,由你和宋應星牽頭,網羅各方面的人才,編寫一部涵蓋算學、農學、兵器學、丹學、藥學、水利工程的教材,以供各級學生使用。" 徐光啟說道:"皇上,臣以為《四書五經》關乎綱常大義,也不可棄之不考。" 朝中大臣紛紛附議。 朱由檢對儒家那一套空洞的說教十分反感,但眾怒實在難犯,只能妥協。 "既然如此,那就暫且保留《四書五經》。" "朕意己決,此事不容再議!" "今天討論陝西救災的問題,卿等暢所欲言。孫首輔,你先說。" 柳河之敗後,孫承宗被免去薊遼督師之職,在河北老家賦閒,接到朝廷命令後火速趕到了京師。 孫承宗答道:"陝西有大災是實情,有巨寇也是實情。對災民應實心賑濟,對高迎祥、張獻忠等應堅決圍剿。" 戶部尚書畢自嚴道:"不論是賑還是剿,都繞不過錢糧這一關。天下最窮苦者莫過於陝西。陝西一省供養著四座軍鎮四家藩王,再加上遼餉的攤派,民不堪其苦。如今又碰到百年難遇的奇旱,自然亂成一鍋粥。" 內閣輔臣楊嗣昌說道:"畢堂部說得對。陝西最大的問題是僧多粥少,人多地少。 臣有兩個法子,一個是遷藩,一個是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