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小丁子的小太監,立刻聽從王妃的吩咐,拿好銀票,偷摸的溜出了府外。 與此同時,大皇子和太子處也得到了端王側妃昏迷不醒的訊息。 大皇子是幸災樂禍,太子則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太子是真的有些擔憂那個小時候一直跟在他身旁的乖巧弟弟,只可惜,他所識得的大夫也就京中那些,端王必定也是知曉的。 當然,大皇子的幸災樂禍也是真的,別說是端王的側妃,就是端王的兩個兒子亦或是端王沒了,他都不帶難過的,少一個皇子,就意味著少一個人跟他爭位子。不管端王平日裡表現的再如何不務正業,他也不可能放任任何一個可能威脅到他大業的存在。 其實不光是太子和大皇子,就連宮中的永和帝,賢妃和皇后,都透過各自的途徑得到了這個訊息。 對此幾人的表現各不相同。 皇后娘娘是嘆息一聲無能為力。 永和帝依舊是冷漠,無視。 唯有賢妃娘娘是真的擔憂,一聽說此事,趕忙派了心腹,去端王府檢視。後來聽端王說起,神醫已經去尋藥引,恐路上有危險,又派出了孃家給她的暗衛,一路追上去護送。 賢妃娘娘齊知秀,乃是定國公胞妹,生有一女,名為安樂。 因當年的沈妃身故,由她接手撫養了只有幾歲大的端王蕭昀。 賢妃和沈妃在宮中時素來交好,從無過節,對於沈妃的身故,她不好多說什麼,只得用心的教養端王蕭昀。 本以為沈妃都已經去了,永和帝作為端王的父皇怎的也得多護著些,沒想到,事實恰恰相反。自打沈妃沒了,端王就被永和帝徹底無視了,確切的說也算不上徹底無視,只是但凡有好事絕對想不到端王頭上,只要是壞事,端王必定是首當其衝被扔到前頭的那個。 可以說從小到大端王就沒有得到過永和帝真正的父愛。還記得端王小時候痛哭流涕的趴在她的膝蓋上,哽咽著問她:“賢母妃,父皇為什麼不喜歡我,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 賢妃能說什麼,只能一次次哄著小小的端王,一次次的欺騙他,他父皇只是太忙了,顧不上他。 再後來,端王成年了,終於可以建府獨住了,又面臨著娶王妃。 娶妻可是一輩子的大事兒,賢妃尤其重視,把朝中品性好的姑娘都選了一遍,終於給端王選了一個各方面都不算特別拔尖的姑娘,想讓永和帝賜婚,結果,轉回頭,永和帝就把那女孩賜給了太子做妾室,反而把掛名的工部尚書家的女兒賜婚給了端王。 也是那時候起,賢妃突然意識到,或許,永和帝原本就沒把端王這個兒子當成是兒子吧!端王長大以後,再也沒有跟賢妃哭訴過為什麼永和帝不喜歡他之類的話。又後來,她從親哥哥口中得知了他當年中毒被人暗算,其中都是永和帝的手筆。 那時,她是怎麼樣的心情呢?好像是全身冰涼,不可置信吧!她甚至還反問哥哥究竟是為了什麼,還記得哥哥當時只說了四個字:功高震主! 功高震主,呵呵,多可笑的理由,他們齊氏一族,為了大夏的安寧,幾度出生入死,她的父親小弟姑姑先後戰死沙場,若不是因為如此,她或許如今也是一個鐵骨錚錚的女將軍了吧! 到最後,一句功高震主就把齊家的功勞全部抹殺,甚至還想要她哥哥的命。 若非哥哥戰場機敏,或許,她已經再也見不著了。 哥哥說現如今的永和帝太會裝了,其實應該說是永和帝打從一開始就是裝的,裝作很禮賢下士,裝作大度,裝作不在乎權勢,透過這些,一步步的獲取了眾人的信任。 她們齊家是,當年的沈家亦是。她曾聽說當年沈家為了支援永和帝登上皇位,獻出了幾乎全部沈家家產,沒想到最終換來的是一杯毒酒,了結了沈妃的性命,徹底絕了沈家的後路。 自打知道真相之後賢妃便收起了自己的真心,整日裡虛與委蛇,面對永和帝時也多是裝模作樣。裝的柔情似水,裝的若無其事,甚至每次伺候完永和帝之後,她都得重新洗漱沐浴。 原本她還害怕自己會再懷上孩子,後來得知,自己這輩子再也無法懷上孩子,心裡便再無半分波瀾。 前幾年,端王那孩子突然跟自己說起他已經知道當年的全部真相,如今再也不祈求永和帝的父愛,他只希望他身邊的人都能安好。 雖然那孩子沒說其他,但賢妃知道,他應該也開始盯著那個位子了。想想也是,唯有他得到那個位子,沈妃的冤情才能洗清,哥哥的委屈才能訴出口,他們也才能過上安穩日子。 為了將來的好日子,她願意全力支援端王那孩子,那孩子也很用心,居然請外家沈家幫哥哥尋著了名醫,徹底把身體裡的毒給解了,哥哥的腿終於恢復了。 有了這麼一出,他們齊家必定傾囊付出,全力支援端王登上高位。 賢妃想到此處,又打起了精神,去應付快要前來的永和帝。 不知怎麼的,永和帝最近總喜歡往她的宮裡跑,搞的她最近都快要被安貴妃給暗殺了。 宮裡依舊如從前,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