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武帝最近幾天比較苦惱。 太后的頭疾又犯了。 其實這是太后的老毛病了,她想得太多,所以總是頭痛。 太醫都說了,只要不想就不會犯病。 其實他知道太后的心病是什麼,只是這也不是他能解決的啊! 誰能想到,他堂堂皇帝也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呢。 李德福看皇上煩惱不已,便說道:“皇上,老奴看小神醫應該能治好太后娘娘的頭疾,不如就請小神醫入宮給太后娘娘看看吧!” 皇帝心煩道:“太后本就沒有什麼大問題,她那是心病,她放不下心事就會頭痛,顏丫頭來了也沒用。” 李德福作為皇上近身伺候的第一人,哪裡能不知道皇上煩惱的是什麼事情? 無非就是太后總是操心先皇借出去的錢要不回來,覺得百年之後到了下面無緣見先皇,無緣見蕭家的列祖列宗罷了。 因為先皇去世的時候,曾經緊緊拉著太后的手,交代遺言說務必要她協助現在的皇上把借出去的錢全部討要回來。 要不然他死不瞑目! 先皇都做不到的事情,皇上又有什麼辦法呢? 這不,人想得太多不就頭痛了? 而且這頭痛的毛病從來就沒有治好過。 不是太醫無能,是太后想得太多! 只要不想,頭就不會痛。 李德福分析道:“皇上,依老奴之見,這個小神醫她是個有想法、腦子靈活的姑娘,說不定能幫皇上把借出去的國債討回來, 皇上您看啊,她不想在花府被苛待,就想著法子來找皇后娘娘收留,不但成功被娘娘收留了, 還說動娘娘跟她合夥做生意,這哪家的閨閣千金敢這麼做?還有啊,她借了娘娘的勢不說, 還借了皇上您的勢,為了斷親帶著她娘離開花府,不惜抹黑自己的名聲,讓皇上您找人幫她造謠,皇上不也答應她了? 最後她成功的斷親了,還讓她母親成功的和離,帶著母親賺錢過上了好日子, 皇上,這要是腦子沒有一點想法的人,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啊!” 睿武帝被李德福這麼一分析,一拍大腿說道: “你說得對,後來這丫頭憑藉著自己救了鎮國將軍的勢,給姜家平反了不說,國舅還親自進宮央求朕給他賜婚了, 憑國舅那不僅女色的性子,能看上她,定是她有過人之處。” 當初自己怎麼就莫名其妙的答應幫那丫頭造謠了呢?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好像那丫頭總是在言談歡笑之間就會讓人不自覺幫了她。 她確實是懂借勢借力之人,還懂順勢而為達成自己的目的。 李德福繼續說道:“皇上,還不止呢,她走的每一步好像都是算計好了般,您看花鶴鳴那事兒, 要是她不被斷親脫離花府的話,那肯定就不會有後面的事兒發生,還有,前些天那御史中丞梁大人家三公子的事兒, 老奴覺得肯定也有她的手筆在,她跟御史大夫夏大人家的閨女是手帕交,夏大人閨女的婚事被攪和,她多半有參與其中。” 睿武帝腦袋靈光一閃,覺得李德福說得太對了,那丫頭就是個有主意的。 而且主意賊大! 前些天中丞御史梁大人家的事兒鬧得沸沸揚揚的,全城皆知,大理寺卿都來跟他彙報了。 那梁大人家的三公子真不是個玩意兒,做出那等不是人的事兒來,他還讓傅右廷把那丟臉的玩意兒給判得重一些呢。 而且那梁大人還親自對外公佈了是他兒子德行有缺失,自願和夏府退親。 這多多少少挽回了夏閔之閨女的一些名聲。 按照夏閔之那老古板,是不可能提出這個要求的,梁大人的為人更不可能自動承認是他梁府自動退婚。 他兒子發生了那樣的事情,以後要說親恐怕不容易,他恨不得這個婚事不要退呢。 說不定夏大人還得了她的提示也不一定,畢竟那丫頭跟夏閔之的閨女是手帕交,兩人從小就要好。 他還聽說了,“茶顏觀色”那家茶樓是她救了承恩公府家的二公子,蔡夫人為了感謝她把茶樓送給了她。 瞧那家茶樓現在生意都火爆成什麼樣子了?一位難求啊! 他曾經悄悄帶著皇后微服出宮去過一次那家,除了裝修風格打破了傳統的茶樓不說,那裡的茶點是真的好吃。 皇后的評價是,比御廚做的還好吃。 他算是看明白了,那丫頭給鋪子起名字喜歡帶著她自己的名字。 “和顏悅色”是如此,“茶顏觀色”亦是如此。 雖然她不在那兒做掌櫃,但是說那家茶樓的背後東家不是她,他是無論如何也不相信的。 “李德福,快,傳朕口諭,讓姜顏進宮見朕。” 李德福彎腰恭敬道:“是,皇上,老奴這就去辦。” ** 姜顏正在看她孃親和大舅母給她繡嫁衣呢,哦,不,現在叫大伯孃了。 對,她就是看兩人在幫她繡嫁衣,至於她自己,是一點兒也不想繡的。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