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章某人知道諸位的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下面馬上開始第一件拍品的介紹,值得一提的是,這幅畫是出自《石渠寶笈》名家的一副真跡。” 章宗寶的話剛一說完,臺下就發出一陣交頭接耳的聲音。 見此,章宗寶滿意的點了點頭,“大家都是行家,也知道古代畫家的字畫只要出現在石渠寶笈上立馬就身價倍增。 “以目前書畫市場的行情來看,只要是《石渠寶笈》中所著錄的作品,其拍賣價格罕有低於五百萬元至一千萬元的。 “而《石渠寶笈》收錄錢維城的書畫作品竟然達到了近兩百件之多,數量之多相當罕見,這是對其書畫藝術的肯定,也可見這位名家的書畫造詣有多麼的高深。”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石渠寶笈》是什麼?是不是什麼經書或者秘籍啊?” 章宗寶這話一出,臺下頓時又是一陣鬨笑。 章宗寶也笑著自接自話:“這《石渠寶笈》是清代乾隆與嘉慶兩位皇帝命人編著的大型書畫著錄,共有三編。 “初編成書於乾隆十年,續編成書於乾隆五十八年,三編成書於嘉慶二十一年。 “上面詳細收錄了清代內府所收藏的歷代書畫珍品,上迄魏晉,中至清初,下至整個乾隆朝,幾乎歷代書畫名家作品都有收錄,還是最優秀的那種。 “錢維城的真跡雖然大部分都被各大博物館收藏,但仍有很多作品散落在民間及海外,這幅《秋江晚渡圖》我們寶緣專家鑑定團隊一致鑑定為真跡。 “雖然此畫沒有被《石渠寶笈》收錄,但是卻加蓋了宮廷鑑藏印章,也曾經被內府收藏過,起拍價六十萬元。 “今天這鎮場子的第一件拍品,我老章也是下了血本了,此畫沒有保留價,哪怕拍出六十一萬,那也是大家的。 “另外這是我老章的私人收藏,若是贗品,假一賠三,現在大家可以上臺來觀畫了,時間為五分鐘。” 大廳內除了拍賣臺外,還有一座鑑賞臺,隨著章宗寶話音落下,臺上的一塊巨大的紅綢步被服務人員拉開,亮出一個製作精美的玻璃罩來。 罩子中的長桌上放有一副卷軸畫,沈愈因為距離太遠,運足目力也只能看清這些。 此時已經有人前去看畫,當然,貴賓席的那些古玩界以及商界的大佬都沒有動。 拍賣會的第一件拍品大多是好東西,但並不是價值很高的,因為人都有一種期待感,若第一件拍品太過於貴重那剩下的可就不好拍了。 李晴兒轉頭對沈愈低聲道:“啟南,錢維城的真跡我知道,非常值錢,爺爺店裡就有,萬一是真的,別說60萬,就是翻上十倍都值啊。” 沈愈搖了搖頭:“若是真跡,不要以為60萬就能買到,畢竟這裡這麼多買家坐著呢,幾輪競價就能炒到六七百萬。 “況且就算沒有人競拍,就我一人出價,但這些座位上不知坐有多少他們的自己人,也就是所謂的託,目的就是往上抬價。 “凡是有低於他們心理價位的場面出現,那麼託就會加價,這樣防止好東西被便宜買走。” 李晴兒恍然大悟,“這拍賣會的套路也太深了吧?合著買家裡也有他們一夥的?” 沈愈點了點頭:“當然,要知道錢維城的《雁蕩圖》可是拍出過1.3億天價的,《台山瑞景》也是1.2億元,想幾十萬買他一副真跡絕無可能,不過錢維城是一位高產畫家,傳世真跡頗多,也有部分作品會便宜一些,但也是幾百萬那種的。” “等等,為何收錄石渠寶笈就值錢啊?”李晴兒疑惑不解的問。 旁邊的裴玉琴笑笑:“古代書畫名跡歷來強調流傳有序,要麼有清晰可考的傳承脈絡,要麼是在著錄中提到過,這樣才能賣出高價。 “董其昌在其所著的《畫禪室隨筆》中講了這麼一件事,京師某戶人家藏有唐晉以來很多名家真跡,董其昌慕名前去觀賞,對方欣然應允。 “然後在那戶人家中,董其昌找到了一副唐代字畫,畫上有宋徽宗的御筆題詞,筆勢飄舉一看便是畫中珍品,但因為唐畫都是沒有款識的,所以那幅畫具體是誰畫的很難辨認。 “董其昌鑑定字畫的第一選擇就是找出《宣和畫譜》查,觀其圖中松針石脈,最後鑑定為王維的《山居圖》真跡。 “《石渠寶笈》與《宣和畫譜》一樣,都是咱們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書畫著錄之一,現在明白了嗎?” 李晴兒撇了撇嘴沒有回話。 沈愈自是不會兩邊受氣,他也到臺前看畫去了。 這幅錢維城的《秋江晚渡圖》為豎軸,紙本水墨,儲存的很好,沒有任何鼠咬蟲蛀,油漬汙垢。 秋江就是秋天的江面,晚渡講的是夕陽西下的渡船,所以畫中描繪的是一副初秋江南山水美景。 畫上中景為參天古樹與飛瀑流泉,遠處山中一片雨霧朦朧,近處江邊水面上有幾艘扁舟緩渡。 船伕遊人山雨同灑衣,人物好似活了一般。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