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不堪重負,無數青壯年男子被徵調入伍,背井離鄉,導致田園荒蕪,這一點完全沒必要。
想打可以,但是可以分成很多年,更可以讓自己的子孫去完成。
另外,為了營建東都洛陽,他又動用了海量的人力物力,無數百姓被迫無奈地投身於繁重的勞役之中,既無法安心耕種土地,又難以從事正常的手工業生產,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被嚴重打亂,這一點更不是明君所為。
甚至純屬吃飽了撐的。
你皇帝睡覺也不過一張床,折騰這些作甚?
綜合而言,楊廣在某些方面展現出了明君的睿智與果敢,而在另一些方面卻又因急功近利而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過錯,暴露出昏君的魯莽與短視。
但有一點可以確鑿無疑地確定,楊廣確實極具能力!
不然的話,以隋文帝楊堅的英明睿智,斷不會輕易地把皇位傳給他。
楊堅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建立隋朝,統一南北,其對繼承人的選擇必定經過了深思熟慮與多方面的考量,楊廣能夠脫穎而出,足以證明他在當時具備了讓楊堅認可的才能與潛力。
至於後世所詬病的楊廣聲色犬馬,生活極度奢靡,沈愈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純屬人們總是習慣性地用現代人的想法去考量古人。
在古代,人們秉持著天圓地方的理念。
天子受命於天,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是地上的一切他都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去管轄。
或者說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都是天子的領土。
天子富有四海,所有的一切財富與資源在名義上皆歸天子所有。
既然楊廣身為天子,那麼在自己廣袤的領土範圍內出去遊覽一下,從當時的觀念來看,其實也並無太大不妥之處。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他每次出行都耗費鉅額錢財,沿途各地為了接待他,不得不加重賦稅,搜刮民脂民膏,這種情況確實客觀存在,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但別的朝代的帝王也會屢次下江南,比如康熙,乾隆,都是不止一次的下江南,同樣的也會浪費很多人力物力,但卻有康乾盛世的美譽。
從這一點看,皇帝在自己的地盤上逛一逛,在古代來說,跟昏君不昏君不是必然的關係。
只要能在別的地方把人和事掌控住,出去玩玩,其實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