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樓。
後堂。
窗明几淨,纖塵不染。
微暖的陽光灑進室內,沈愈禁不住伸了個懶腰。
他是第一次來此處,所以有些好奇的四處打量。
有心去看一看牆上那幅聞名已久的明代崇禎時期的推背圖彩繪殘本,但是如此多的大佬在此,也不好莽撞的去看。
只能看一看自己周圍。
兩米外,一尊品相極佳的三足宣爐靜靜地佇立在茶案之上,此刻煙霧嫋嫋升起,散發著一股古樸韻味。
極品大紅袍也已經泡好。
絲絲茶香與檀香的氣息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寧靜而高雅的氛圍。
然而,此刻屋內眾人卻無人在意這些價值數萬一兩的茶葉和數百塊的檀香。
靜謐中室內,透著一股極為緊張的氣氛。
眾人之目光緊緊聚焦在一張精緻的明代小葉紫檀鑑賞桌上。
上面擺放著正是沈愈撿漏的牧溪禪師真跡:《煙寺牧歸圖》。
此刻,這幅古畫彷彿金子一般,吸引著屋內所有人的注意力。
“小沈,你說你選的這幅紙本水墨畫,是南宋牧溪禪師的真跡?”濱海收藏協會會長,同時也是濱海市博物館永久名譽館長的李不凡,帶著些許疑問,目光炯炯地朝沈愈問道。
李不凡今年已是76歲高齡,但因注重養生,看起來不過60左右。
聲音洪亮,腰背挺直,白頭髮寥寥無幾,牙齒更是一顆未掉。
李不凡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出身貧寒的他,少年時因吃不飽飯,在當地一個道觀做道童。
在道觀中,他讀書習字,練習無意,並跟隨老道士學習了鑑定古玩的技藝。
十八歲還俗後,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八十年代初,古董熱興起,李不凡從小攤做起,憑藉著過人的眼力和敏銳的商業頭腦,一步步將生意做大。
如今,濱海最大的古玩店鋪《盛世古玩》便是他的產業。
對沈愈來說,李不凡並不陌生。
當年祖父沈重樓為了讓沈愈更好地瞭解元代字畫,曾帶著他去過一次濱海。
目的就是讓沈愈近觀一下李不凡珍藏的一幅黃公望真跡。
作為回報,沈重樓也幫李不凡鑑定了幾幅相傳為元人真跡的佚名畫。
李不凡對沈愈很是喜歡,還傳授了他一套道觀裡學來的五禽養生拳。
沈愈時常練習這套拳法,受益匪淺。
此刻,端坐在旁邊木椅上的沈愈站起身來,恭敬地說道:“李老您好。此畫經過我的仔細鑑定,確實是牧溪禪師真跡!”
“牧溪禪師的畫在出雲國,乃是上品中的上品,可說是神品的存在,這若是真的,價值真是難以估量,完全可說是無價之寶!”李不凡雖然沒有直接說此畫是假的,但語氣中顯然並不相信這是牧溪禪師的真跡。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牧溪禪師是南宋時的人,距今已經有七百多年,他的畫不被重視,縱然傳到現在,必然也是在出雲國博物館與美術館中,豈能出現在古玩店裡呢?”濱海收藏協會的副會長魏胖子搖著頭,斬釘截鐵地說道。
舉著手機直播的沈錫嶽聽到這話,頓時不樂意了。“魏胖子,你這話可就不對餓了,我店裡怎麼就不能有牧溪禪師的真跡?南宋末年到現在不過七百餘年。這麼說罷,曾經有人來說這裡售賣過一幅唐代韓幹的《牧馬圖》,可惜我當時猶豫被店裡一個買家搶了先。”
雖然表面雲淡風輕,但沈錫嶽的心情確實很複雜。店裡堆積的那些未裝裱或者等待重新裝裱的畫,都是他從一個同行兼老友手裡打包過來的。
那位老友年紀大了,生意也不是很好,準備回老家頤養天年,便將店裡的上千件古玩全部打包半賣半送給了沈錫嶽。其中屬字畫最多,足有六百多幅。
說真的,這些古玩他根本沒怎麼細看。只是吩咐店裡的掌櫃將看不過去的字畫再重新裝裱一下。
一來,他這位老友是個字畫鑑定的行家,基本沒有打眼的時候,這幅寫著牧溪親筆的《煙寺牧歸圖》,被他這位老友鑑定為清代摹本。
二來,最近他迷上了直播,為眾多收藏愛好者介紹古玩知識,比喝酒飲茶旅旅遊可爽多了。
現在這幅畫被沈愈撿漏,按照規矩,此畫已經是沈愈的。這讓他既高興又心疼。
高興的是,此事傳出去後,他的生意勢必會更加的紅火。
心疼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