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中醫科的醫師怎樣努力學習鑽研醫術,景初依舊得老老實實去學校上課,只是心中不禁有所迷茫,她已定下未來行走的方向,併為之堅持努力,為何還要同普通學子那般去上學,她並不覺得在學校有什麼收穫,甚至覺得浪費了自己許多鑽研醫書的時間。 對此她困擾不已,於是向母親說起心中的想法與困惑。 黎靜禾聽了女兒的困惑後,把景新也叫到身邊一起聽聽自己的觀點。 黎靜禾看著長得比自己高大的一雙子女,心裡很高興又很驕傲。 依稀記得他們剛出生那小小的模樣,如今也長到了青春期,也有了對現在與未來的困惑,而這亦是成長的一部分。 黎靜禾對景初說道,“小初,你自五歲起就在黎畔村與姥太爺伯爺他們一起生活,相信你也經常聽他們跟你說醫者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景初點頭,她常聽姥太爺說,一個真正的良醫,要有仁愛之心才能走得更遠,所以她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將醫術精益求精,醫治更多的病患,減少更多人的病痛。 黎靜禾溫柔地看著還是懵懂的女兒,“小初,那你知道‘仁愛’從哪裡來嗎?” 景初奇怪地看著母親,“不就是發自內心嗎?” 黎靜禾笑,“對,是發自內心!但它從心中何處而來?它為何會在我們心中產生?” 這一點景初回答不出來了,景新也回答不出來,兩人同時搖了搖頭。 “仁愛之心從人群中來。”黎靜禾語重心長地對自己的一雙兒女道,“你們在家裡,因為有父母長輩的疼愛,所以你們很在意我們,擔心我們生病,擔心我們受傷,就像我們擔心你們一般,只願你們平安快樂。” “這是父母子女中的情感牽掛,所以媽媽生病的時候,小新會整天坐立不安地關心媽媽是否舒服了,小初會給媽媽按摩,喂藥,這是你們對媽媽的愛,這愛,是自小媽媽對你們的照顧中反哺回來的。” “一個人情感的產生不會是無緣無故的,人有七情六慾,而七情就是人的喜怒哀樂懼愛惡,這些情感在中醫裡叫情志,過喜傷心,過怒傷肝,過悲傷肺,過憂傷脾,過恐傷腎,人的情志影響著人的五臟六腑。” 黎靜禾問景初,“這些相信你早已知道,可你知道它們跟仁愛有什麼關係嗎?” 景初搖頭。 景新亦搖頭。 “仁愛是一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而這胸懷並不能讓你從萬千的醫書中獲得。” “它在人群裡,需要你在人群中去感受它的存在。” 景初聽不明白。 黎靜禾並不著急,依舊緩緩地對女兒道,“學校是社會的濃縮,你接觸的同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去喜歡你或討厭你,關心你或排擠你,他們的情緒是最明朗的,不善掩藏的,面對這些情緒,你該怎麼辦?” 景新搶先道,“喜歡我的我就不討厭他,不喜歡我的我就不喜歡他,遠離他,不跟他做朋友!” 黎靜禾看向景初,只見她遲疑道,“不管他們喜歡還是不喜歡我都無所謂,只要他們不打擾我就行。” 她除了家人,她對班裡的同學還是醫院裡一起與她探討醫案的醫生,她都視為平常之人,只要不打擾她研習醫書,她都不會生氣。 “小初,在你的心中,除了家人,他們都是隻是簡單的生命體,你感受不到他們情志的變化,同樣你也失去了自己應有的情志。” “你是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人,不僅僅是生命體,你有你的存在價值,他們也有他們的存在價值,當你學會珍惜他們的存在的時候,你才能對他們生出仁愛之心。” “我們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立生存,哪怕你醫術再高,你依舊需要普通人的情感。” “學校現階段學習的知識或許你已經掌握,但你覺得你對這個世界已經完全理解了嗎?” 景初想了想,搖頭。 黎靜禾接著道,“學校裡的學科知識是你認識這個世界的第一步,它們在為你更好的行走鋪路,而你對生命的認識,對人際的交流以及對社會的價值呈現都需要從它們而來,醫術,不是你生命僅存的事物。” “你要知道,它是你的附屬,而不是你的全部。你在學校不僅要掌握學科知識,更要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建立橋樑,去明白他們為何喜為何怒,當你學會以己之心去及人之心時,你才能真正產生仁愛之心,才能更準確地診斷出他們的情志所傷之處,也才能真正呈現你的社會價值!” 景初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黎靜禾無奈地笑了一下,更直白地說道,“就是當你可以對你身邊的人感同身受的時候,你才能從心中產生仁愛之心,進而去判斷他們喜怒哀樂所傷的五臟六腑!!” “所以去學校學習,不僅是在學知識瞭解這個世界,還是在學做人做事,更是在學做一個真正的良醫。” 這下景初聽明白了,她重重地點點頭。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