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穆是當年文學界第一位公開發聲讚揚《高山下的花環》這部小說的重量級人士,與林朝陽也有些交情。
他與林朝陽說了兩句話,又把他介紹給鍾惦棐,林朝陽叫了一聲“鍾伯父”,馮穆好奇的問道:“你們倆哪裡來的交情?”
鍾惦棐笑呵呵的說道:“我聽我們家阿誠提過,他跟朝陽同志是好朋友,他寫小說還是受了朝陽同志的指點呢!”
林朝陽謙虛道:“不敢當,不敢當!阿誠在創作上是有天分的。”
總政文化部的副部李瑛笑哈哈的說道:“說起來,朝陽同志跟我們也是一家人。”
馮穆以為她說的是林朝陽寫出了《高山下的花環》這樣廣受歡迎的軍事題材作品,被部隊當成了一家人。
李瑛卻搖了搖頭,“非也非也!”
見眾人有些疑惑,李瑛說道:“《高山下的花環》這部小說當年寫完之後還是有些敏感的,恰好朝陽同志與我們燕京軍區的若林同志有親戚,託他送到了我們文化部審查後,才發表到了《人民日報》上。”
聽著李瑛的解釋,劉白羽和其他人竊竊私語了幾句,這些人之前有的知道杜若林、有的不知道,現在都知道了。
原來林朝陽在部隊還有這麼一層關係,難怪當年林朝陽寫《高山下的花環》能發表,這事放到一般的作家身上可辦不到。
一陣寒暄過後,眾人落座。
放映室的燈光暗了下來,放映機的光束打在白色的幕布上,林朝陽發現身旁坐著的謝靳神情嚴肅,正襟危坐,能看得出,此時此刻他的心裡充滿了緊張和不安。
《高山下的花環》是他投入了十二萬分熱忱與付出拍出來的電影,儘管對於自己的創作很有信心,可他面對的畢竟是這麼多權威人物。
哪怕是名導,哪怕審片的場面經歷過不知道多少次,也難免緊張。
相比謝靳的緊張,林朝陽的心情就放鬆多了,一方面是因為他對《高山下的花環》的質量有信心,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只是編劇。
我小說和劇本寫的那麼好,你電影要是拍的不好,一定是導演的問題。
140分鐘的時間過的很快,隨著《高山下的花環》最後一個鏡頭的結束,銀幕上的畫面消失了,燈光開啟了。
所有人都靜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有的人在抽泣,有的人在不斷地擦著眼睛,有的人仍在默默地流淚。
劉白羽起身激動的握住了謝靳的手,連連說道:“這部電影拍的太好了!拍的太好了!”
馮穆欣慰的拍了拍林朝陽的肩膀,“朝陽,小說寫的好,劇本也好。這部電影,要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一筆的。”
今天在場的文化部侍郎丁橋是可以一錘定音的人物,他同樣握住了謝靳的手,表情激動,連連稱好。
“《高山下的花環》是一部非常難得少見的優秀影片,極為感人,震人心絃!”
有了丁橋這句話,基本可以宣告《高山下的花環》順利透過了審查環節,謝靳心中一塊巨石落地。
等審片會結束之後,他拉著林朝陽就要去喝酒。
林朝陽不想去,讓他找陳懷愷和江懷延他們。
“老陳忙著拍電影呢,老江趕劇本,就你有時間。”
“找老成。”
“老成最近血壓高。”
“合著你就可著我這年輕力壯的禍害是吧?”
林朝陽最後還是陪謝靳喝了一頓,期間謝靳跟他了許多聊《高山下的花環》拍攝經歷和遇到的種種坎坷。
電影順利透過審查,謝靳的心情格外放鬆,聊起來沒完。
“我前天去看了《垂簾聽政》,李翰祥拍的相當不錯,聽說票房也很好。”
“怎麼樣?有壓力了嗎?人家一個香江導演的電影在內地上映據說票房都好幾千萬了。”
謝靳笑了起來,“我有什麼壓力?該有壓力的是你才對。劇本都是你寫的,票房不好那隻能說明你劇本寫的不行。”
……
謝靳在燕京逗留了幾天後啟程去了法國,林朝陽的寫作進度也被他硬生生給耽誤了兩天。
老謝這人別的都沒什麼毛病,就是喝酒這愛好,太費朋友了!
一晃林朝陽在家也休了半個多月了,他本打算這兩天回圖書館去上班,不成想小冬冬也發燒了。
孩子都十一個月了,這還是第一次感冒發燒,林朝陽夫妻倆也沒什麼經驗,急的手忙腳亂。
不僅是林朝陽了,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