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強國強軍之策

府兵制就是劉禪照搬的唐朝的軍隊制度。 這個制度其實是西魏時才被創立,唐朝只是將其完善併發揚到了鼎盛。 這種軍隊制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 所有士兵平時皆為耕種土地的農民,只在農隙進行訓練,但戰時要從軍打仗。 而且府兵參戰時的武器和馬匹要自備,朝廷只在戰時發放鎧甲。 這些府兵皆由各郡、縣的折衝府負責選拔、訓練和管理。 所以,他建議諸葛亮在全國各郡、縣設立折衝府,並在中央設立16衛,由16衛管理全國各地的折衝府。 劉禪甚至將軍隊改革細化到了“隊”這個基本作戰單位。 這完全是按照唐朝軍隊的標準,以每5名官兵為1伍,設立1名伍長;兩個伍為1夥,設立1位夥長;每5個夥1隊,設立1名隊長,再加上旗手等人,一個隊總計人數在55人左右。 因為“隊”是唐朝最常用的軍事編制,也是大唐經過實戰檢測出的最為實用的編制。 所以,這個新制在成都郡試行推廣後不久,很快就讓諸葛亮發現了其中的益處。 於是,兩月之後便開始在全國軍隊中推廣開來。 劉禪還欽點趙雲、馬超、李嚴、鄧芝、馬岱、關興、張苞、馬忠等人為十六衛將軍,由皇帝劉備親自轄制。 府兵制的核心便是以“衛”統“府”。 這些“衛”既是衛戍京師的禁兵,又是統領天下“府兵”的領導機構,遙領天下各郡折衝府(軍府),居中御外,衛戍成都,是府兵和禁軍的合一。 值得強調一下的是,十六衛將軍對天下軍府只是“遙領”,並不具備真正的戰時指揮權。 所以,在遇到戰事時,如前所述,將由皇帝臨時派行軍大元帥為最高指揮官。 根據府兵制的相關闡述,軍府、地方郡縣長官、十六衛和行軍大元帥是互相制約的,完全杜絕了有人單獨控制軍隊的情況。 這樣一來,雖然天下府兵駐地分散,仍然是皇帝能夠直接控制的中央軍隊。 如此手段,著實讓打了半輩子仗的諸葛亮心生震撼。 一個年僅15歲的少年,是怎麼想出如此高明的御將統兵之法的? 重振大漢社稷,諸葛亮真的看到盼頭了! 如果換做曹操這類奸相當政,劉禪此舉是萬萬難以實現的。 可是諸葛亮與曹操不同,他一門心思都去匡扶漢室。 所以只要是對國家、對皇權有益的事情,他諸葛孔明都是無條件的進行支援和力挺。 這一次劉禪想改革的事情實在太多,諸葛亮根本不敢自己擅作主張。 所以,諸葛亮親自給劉備寫了份,長達十五卷的竹簡為劉禪進言。 正在前線打仗的劉備,在收到諸葛亮書信後,當場就狠狠拍案而起。 他萬沒想到自己的阿斗竟會如此爭氣! 此時,恰逢劉備、張飛大軍連戰連勝。 所以,劉備大喜之下便應允了劉禪的改革。 而且,劉備絕對不是一個昏庸之人。 他能夠從諸葛亮的表策中看出太子的真知灼見。 況且,這還是諸葛孔明的親筆書信。 這說明,劉禪之策已然獲得了他的肯定。 劉備也許不相信自己的好大兒。 但他對諸葛亮卻是百分百信任的。 所以,他作出決定斷然不是一時興起。 另一邊,劉禪的改革雖然得到皇帝的肯定,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不過好在朝廷職能改革進行的比較順利,所有內政之壓力不會在聚於諸葛亮一人之身。 所以,內政之事劉禪便沒有繼續跟進。 因為他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軍械、裝備的更新換代上。 比如,劉禪命人將騎兵的單邊馬鐙改成了雙邊馬鐙。 這樣就可以讓騎手空出雙手來進行作戰,極大的提高了騎兵的作戰效率和殺傷力。 除此之外,劉禪還將兵士的武器裝備進行了改革升級。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漢軍的冶金水平,利用唐朝積累的經驗幫助工匠提升鍛造工藝。 因為冶煉技術的提升,製造工藝要求更高的陌刀、橫刀開始問世。 隨即,劉禪準備將漢軍主流制式武器,逐步換成了更大更長的陌刀和窄而微彎的橫刀,並給每個兵士配置了長弓和箭囊。 另外,劉禪還按照前一世記憶,親自復原出了唐十三鎧,即《唐六典》記載中的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錘、白布、皂絹、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十三種鎧甲。 只不過現在受冶煉條件的限制,能鍛造、打造出來的武器、鎧甲還非常有限。 所以,每件新出品的裝備都會優先提供給新精兵營——玄甲軍。 當然除了武器、裝備升級外,劉禪協助工部製造出了曲轅犁、水車等更為先進的農業工具。 劉禪大力促進改革的舉措多不勝數,而且在諸葛亮等人的大力支援下,還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短期成效。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