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黃錦兩人有何動向?”朱載圫繼續問道。 “毫無動靜,奴才已經安排好了人,一旦有異動,殺無赦。”鄭林冷冷的回道。 “甚好,此事了結,這二人方堪大用。” “諾,奴才知道了,若無其它事,那奴才就告辭了。” “等一下,還有一個人不要漏了。”朱載圫喊住了鄭林說道。 “皇上說的是袁宗皋吧?” “正是此人,朕派他去皇莊,便是一種試探,現在看來他倒是做的還不錯,但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次還是將他一起納入考核範圍吧,若有異動,格殺勿論。” “那袁小姐這邊呢?” 朱載圫痛苦的閉上雙眼道:“朕的皇后還未定,也不一定便是她,朕不會為了一個女人而失了天下。” “奴才遵旨。” 打發走鄭林後,朱載圫嘆了口氣道:“一想到此事有可能牽扯到蓮兒,朕便好生難過。” “主子,不必擔心,袁宗皋又不傻,奴才覺著他會做出正確選擇的。”孟衝低聲安慰道。 “哎,但願如此吧……” 三月二十六日,今日是朱載圫從太廟出來的第一次大朝會。 大朝會剛開始,朱載圫便開門見山的說道:“朕最近做了一件錯事,在太廟自囚了十五日,這段時間,朝政大事多賴內閣諸卿,孟衝。” “奴才在。” “下旨嘉賞內閣,每人賞銀百兩、綢緞十匹。” “諾,主子。” “臣等淺薄,謝過皇上。”內閣眾人連忙出列拜道。 “諸位愛卿想知道朕這十五日的收穫麼?”朱載圫笑問道。 “臣等恭聆聖聽。” “朕近幾日一直拜讀幾位採風使還有御史們所上的奏章,說實話,有些事情,朕看的是怒髮衝冠,但朕今日不準備追究,相關罪責將由刑部、大理寺處理,朕今日只說說朕的體會吧。 首先最重要的體會便是朕明白了真正的治國之道,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治民。 而如何治民呢?最核心的便是瞭解民生,比如東南的奏章中說的最多的便是百姓深受倭患,苦不堪言;而北方則是天災不斷;東北嚴寒,女真人不斷外出騷擾;西南瘴氣橫行,這些都是關係著大明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面,只要朝廷為百姓們解決了這些困難,那大明江山自然會永固; 所以說朕的第一個體會便是我大明不需要素餐尸祿的官員,這種人比貪官汙吏的危害更大。 其二便是朕發現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作為皇帝,要行王道,要正大光明,說實話,朕之前行事喜歡劍走偏鋒,經過此事朕方知,此非帝王之道也。” “皇上有此覺悟,乃天下之福也,正如《道德經》所言,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所謂的帝王之道,被很多人理解成權謀之術,首先權術這個東西當然是存在的,但它只是術,不是道,皇上之前所學皆是術,非道也。”楊廷和侃侃而談道。 “哦,那帝王之道是什麼呢?”朱載圫意味深長的問道。 “五帝、三王之道,說具體點就是仁義道德。” 聽到這個答案,朱載圫不禁大笑道:“先生所言甚是,世上之事無非就是“仁義道德”四字麼?” 說罷,朱載圫揮筆寫下了這四個大字,然後交給孟衝道:“做成匾額,掛在龍椅上方,朕要時刻提醒諸臣,牢牢記住這四個字。” “諾,皇上。” “既然說起“仁義道德”四字,那朕今日便定一個規矩,我大明朝日後將以“王霸之道”雜之,朕的朝廷容得下能官、良臣,就是容不下庸官,大家都回去好好想想,若覺著自己確實不適合為官,那就儘早辭官,該有的榮耀朕還會給的,若日後被朕發現,那可就不是這麼容易脫身了。” “諾,臣等遵旨。” 今天的這個朝會開的有些莫名其妙,眾臣都有些丈二摸不著頭腦,只有極少數人才知道皇帝半個月前做了什麼。 但因為此事透露著太多不尋常,所以大家已經做好了準備,在今天的朝會上爭取不刺激到皇上。 朝會剛開始後,朱載圫的表現也很正常,但隨著“王道”的討論,皇上又好像被刺激到了。 但楊廷和所言也沒有什麼大毛病啊,一時之間,眾臣都有些懵了。 不瞭解朱載圫的人可能覺著朱載圫有些神經質,但熟悉朱載圫的人都知道,其實這是朱載圫小心眼的毛病又犯了。 也不知道為啥?朱載圫的自尊心極強,他可以自我批評,但絕不接受他人的批評,尤其還是在大庭廣眾之下。 回到文淵閣,楊一清苦笑一聲道:“閣老啊,你沒事招惹皇上幹什麼?” 楊廷和冷哼一聲道:“他肚子裡有氣,老夫就沒氣了麼?為了一個女人,千里迢迢跑去送人頭,要不是運氣好,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呢?事後還不知悔改,將那妖婦藏在了皇莊中,你看看他,繼位剛滿一年,後宮女人就四個了,就這樣還不知足,還在外面沾花惹草,真是豈有此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