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京看望何氏這位親孃。
小女兒也就是何氏口中唸叨的承舟以及三皇子的生母,如今的姜國貴妃,也是姜帝的寵妃。
入宮二十餘年,榮寵不衰,膝下育有三子一女(算上養在國公府的兒子)。
只因為任承舟和三皇子姜承瑾是同胎所生的雙生子,皇室忌諱加之任承舟的身體羸弱,才會在滿月後抱到國公府生活。
且任承舟連姜姓都改,明顯是皇上和貴妃都不想認回去。
何氏憐惜任承舟這個不得父母喜歡的外孫,多年來一直精心照顧,哪怕來了雲梧城祭祖,也不忘替任承舟想辦法。
沈瑤與她們一同歸京,便是因為何氏對沈瑤的醫術心動,想請沈瑤替任承舟把脈試一試。
至於這種兒戲似的決定,不過是死馬當活馬醫,何氏又不是頭一次做這種事,早已經輕車熟路。
畢竟何氏在國公府的時候,還起過請全城大夫過來替任承舟看診的奇葩心思。
最後因為此行為過於高調,加之連皇宮的御醫都對此束手無策才不甘放棄。
不過放棄只是一時的,何氏在對待家中孫輩時,尤以任承舟最得何氏關心,哪怕國公夫人所生子女也不行。
這不,出門祭個祖都不忘找大夫,虧的跟在何氏身邊都是她的心腹加之沒心沒肺的任敏敏,不然換成京城那些心眼子八百個的都要醋死。
衛嬤嬤是忠僕,對待自家主子那是忠心耿耿。
不管主子說的話有多麼奇葩,衛嬤嬤都會開口附和。
今日亦是如此,哪怕主子說的都是些老調重彈的東西,但衛嬤嬤沒有任何不耐,嘴上還勸主子完全不用想太多,宮裡忘記賜婚就忘記,這不還有主子心中記掛,到時不管是哪家的女子,請聖上開口賜婚不過一句話的事。
“老夫人,承舟少爺有您關注,身體一定會好轉。”
衛嬤嬤將已經放涼的補藥再一次往前送了送。
何氏伸手接過,慢悠悠地舀著湯匙一點點喝下去。
喝到最後只剩一點碗底,何氏將湯碗遞給衛嬤嬤,“不管這次成與不成,試一試又不值當什麼。
再說那姑娘看起來也非尋常俠女,說不準能有出乎意外的效果。”
還是何氏這些年為了任承舟的事有些魔怔,不然放在早些年,她壓根做不出來這種奇葩事。
衛嬤嬤將這一切看在眼裡,也不打擊自家主子的積極性。
能說什麼呢,承舟少爺的容貌與當年主子早夭的小少爺一模一樣,明面上主子只生了兩子一女,實際上主子生了三個兒子,只不過小少爺走的太早,更是國公府的禁忌話題,無人敢提罷了。
轉身端著手中湯碗離開,衛嬤嬤決定這幾日盯緊沈姑娘。
國公府在京城不是沒有外敵,小心方能使得萬年船,萬一呢。
……
沈瑤這幾日去演武場活動身骨的時候就總覺得有人在監視自己。
不是很明顯,但放在修真者的沈瑤眼裡就顯得漏洞百出。
沈瑤略想一想也就不在意這件事,救她的人來自京城的國公府,且還有親眷在宮裡當娘娘,這樣富貴逼人的人家,會選擇防備一手在所難免。
“這幾日都沒有異動?看來人還是安全的。”
何氏從衛嬤嬤這裡瞭解到沈瑤最近的一些情況,笑呵呵地表示可以暫時放心。
且就是真的算計國公府,那也是等她們回到京城。
雲梧城什麼都沒有,不值得對手下如此重的籌碼。
“再說沈姑娘與那些人不同,周身氣質也非鬼鬼祟祟之輩,”倒像是那些畫上的仙子。
作為日常去各種佛寺廟會的老人,何氏最熟悉沈瑤周身的氣場,有一種虛無縹緲的味道。
衛嬤嬤點頭,“沈姑娘比起京城女子毫不遜色,”若不是沈瑤自己開口說她是江湖俠客,更像金尊玉貴養出來的大家小姐。
“嗯,路上多照拂一些,結個善緣,全當替承舟這孩子積德。”
何氏張嘴閉眼都是任承舟,索幸衛嬤嬤早已習慣。
嗯的一聲點了點頭,衛嬤嬤差人下去準備回京事宜。
不過數日,老夫人何氏帶著任敏敏告別一眾族人,坐上前往京城的馬車。
沈瑤與其同行,順便不忘藉著機會將自己身為醫者的身份直接坐實。
“沈姐姐,這是銀針?”
任敏敏湊到沈瑤身邊,雙手托住下巴觀望對方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