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少帝初平三年
公元191年九月初一,護國太師馬驥,親率馬步軍三十萬。謀臣數十員,上將數百員。出徐州向揚州壽春推進。
大漢境內眾多諸侯聽聞這個訊息後,都感到十分震驚和詫異,一時間議論紛紛、喧囂不已。
曹操見狀,急忙召集手下一眾文臣武將前來共同商討對策。曹操說道:“護國太師此次出征,必定勢如破竹,席捲揚州、益州、交州等地,從而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面對這樣的局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這時,劉曄站出來說道:“啟稟主公,屬下有三條計策,可以供主公參考,並決定採用哪一條。”
曹操問道:“不知道是哪三條計策呢?希望子揚能詳細說明一下。”
劉曄輕撫著鬍鬚笑著回答道:“第一條計策,就是協助袁紹對抗護國太師馬驥。主公可以傾盡全州之力去援助袁紹,幫助他擊敗護國太師馬驥。之後,我們便可以乘機進軍徐州,進一步圖謀青州。
第二條計策,則是幫助護國太師馬驥消滅袁紹。主公可以出兵響應護國太師馬驥,派遣精銳部隊和勇猛將領,全力支援他完成統一大業。
而這第三條計策嘛……哈哈哈,那就是主公主動歸順護國太師,並完全將兗州的軍事政務權力交給護國太師馬驥。這樣一來,主公就可以甘心充當他的得力助手了。
以上便是這三條計策,請主公深入思考後再做決斷吧!”
曹操聞得此言,不禁放聲大笑:“哈哈哈,子揚啊子揚,你這三條計策,其中深意我已然明瞭。第一條計策簡直就是自尋死路!萬萬行不通。
至於第三條計策雖然穩妥有餘,但卻與我心中所想背道而馳。同樣也不可取。
倒是這第二條計策嘛,不疾不徐,恰到好處,而且我們還能借此機會謀取利益。如今天下局勢明朗,護國太師一統天下之勢已是板上釘釘。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我們先協助太師滅掉袁紹。然後再伺機而動,靜觀時局變化,諸位以為意下如何?”
“遵命!屬下等人願聽從主公吩咐!”
一眾文臣武將齊聲應答。
“既然如此,各位聽命。”曹操繼續說道。
“屬下(末將在)!”
“命令毛玠和曹真嚴加防守兗州,切不可有絲毫懈怠!”
“派夏侯淵率領五千精銳騎兵作為我軍的前鋒部隊。”
“夏侯惇帶領三千士兵組成左翼軍隊,曹仁指揮三千兵馬作為右翼軍隊。曹洪則統領五千士卒負責殿後。其他諸位將領跟隨我一同鎮守三萬九千中軍,即刻啟程趕赴壽春,與護國太師馬驥會盟。即日便出發!”
“屬下(末將)謹遵主公之命!”眾人紛紛跪地參拜,表示順從。
孫堅接到太師馬驥的軍令後,心中激動不已,他深知此次出征責任重大,但也明白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一展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抱負。於是,他開始精心策劃、調兵遣將。
首先,孫堅任命大將文聘為左路軍統帥,帶領三萬步兵和騎兵。這些士兵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精銳之師,他們身著鮮亮的鎧甲,手持鋒利的武器,旗幟飄揚,士氣高昂。文聘本人更是智勇雙全,威震敵膽,必將成為戰場上的一支勁旅。
其次,副將黃蓋被委以重任,統率右路軍三萬水兵。這支水軍擁有數百艘戰船,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戰船上裝備精良,水手們訓練有素,配合默契。黃蓋善於水戰,經驗豐富,他的指揮必將讓敵人聞風喪膽。
而長子孫策,則被孫堅選為先鋒官,親自統領一萬騎兵。孫策勇猛善戰,衝鋒陷陣猶如猛虎下山,銳不可當。他的部隊速度快、攻擊力強,將會是突破敵陣的利器。
最後,都尉魏延率領三萬步兵組成後軍。這支軍隊步伐穩健,防禦嚴密,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城牆。他們的任務是保護大軍後方安全,防止敵軍偷襲騷擾。
孫堅則親自率領中軍五萬將士,作為全軍的核心和指揮中樞。這支隊伍紀律嚴明,號令如山,眾將聽從指揮,團結一致。
每個人都抱著必勝的信念,決心剿滅袁紹,報答護國太師馬驥的知遇之恩。
一切準備就緒後,孫堅下達了出征的命令。各路軍隊整肅軍容,邁著整齊的步伐,向著揚州進發。
他們雄赳赳氣昂昂地穿越山川河流,一路勢如破竹,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和威嚴氣勢。
孫堅站在高處,望著眼前雄壯的軍陣,心中充滿了自信和豪情。
他相信,憑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