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當共白首》最快更新 [aishu55.cc]
如果說開篇的一碗清湯麵讓慕容淙驚豔,他也想著他的太子妃也就是一時起意,堅持不了多久,卻不知,每日膳食,都用心極致,
從此,太子一日三餐準時步入和光殿蹭飯。
自東宮大婚以來,整個北朝宮中,上下里外,吃瓜吃得應接不暇,上一頓的還沒來得及吞下,下一頓的已經喂進了嘴裡,前一日的消化,下一日的已經熱騰騰端了上來。
這不,自從被迎回宮中,立為儲君後,除了朝會和宮宴,從不肯輕易踏出含光殿一步的太子,如今日日跑去和光殿與太子妃痴纏的訊息不脛而走,聽得宮人一愣一愣的。
一次偶然間,陳姑姑看到了剛撤下的膳食,問宮人道:“怎麼幾乎沒動?殿下最近胃口不好嗎?”
宮人搖頭,她又跑到後院問韋君遷是不是近來脈象不好。韋君遷頭也不曾抬一下,自顧自地拾弄他的草藥,一臉泰然:脈象好得很,姑姑沒見太子的臉都日漸圓潤了嗎?
陳姑姑面色不虞地離去,韋君遷拍了拍手上的灰塵,望著晾曬了一地的藥草。說起這位太子妃,頗是個有趣的人,每日將她做給太子的吃食,照例送一份一樣的給他,言道請他過嘴,判斷能不能給太子吃,其實,是給他也留了一份。對人施以善意,還要顧全對方的感受,這樣的人,倒是少見得很。
他不禁抬頭望了一眼天空,這朗朗晴空,真是許久未見啊……
嘉誠自從偶然吃了一次和光殿的膳食後,便再也管不住自己的腿,總是一到飯點就跑來蹭飯。她跟瑾穡親厚得很,一上了飯桌便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慕容淙完全插不上嘴,幾日下來,他的臉色便越來越難看了,終於有一日,到了飯點,還不見嘉誠來,瑾穡便要叫春和去看看,誰知慕容淙卻幽幽開口言道,以後都不必等她,她開始上宮學了。
“怎麼忽然就去上學了?”
“年紀到了,本該上學了。”
瑾穡看出來了,慕容淙是故意的。
“嘉誠這幾日吃順口了,恐怕吃不慣宮學的飯菜,你呆會兒裝個食盒給她送去。”瑾穡對春和道。
“你似乎……很喜歡嘉誠?”慕容淙看著她問。
“嘉誠喚妾一聲‘母親’,她對妾好,妾自然要對她好。投桃報李,禮尚往來。”瑾穡看著他答。
慕容淙頓住,若有所思。
這一年,兩朝和親,止戈休兵,天下百姓難得過了一個吉祥如意的新年,正月初一,北朝改元元興。
除夕宮宴,操辦地格外隆重,出自董貴妃手筆。
瑾穡北來兩月餘,樓皇后對她這個親兒媳倒沒有格外親暱,反而董貴妃對她格外熱絡,有上貢的珍玩,時新的果品,除了皇后的一份,就屬她這兒最勤了。慕容淙看在眼裡,並沒有再多言一句。都是聰明人,話點到即止,多說無益。
太極殿上,鐘鳴鼎食,格外熱鬧,正所謂群臣畢至,文武鹹集。當年天下大亂,門閥大家,世族豪紳紛紛扶老攜幼,舉族而遷,渡過黃河,南下避亂,而其中有個大家族卻沒有選擇隨波逐流,而是廣築塢堡,訓練家兵,漸漸割據自守,成為一方強主,各路人馬都不敢輕易動他,反而極盡拉攏。流民豪傑便紛紛投奔,勢力越壯越大,成為北方最有實力的世家之首,這,便是如今的扶風董氏。
瑾穡記得小時候祖母同她說過,如今的董氏在北朝號稱‘董半朝’,一家之姓扛起了北朝半邊朝綱,以前她對此感受並不深,但是今日這宮宴之上的場面,真是深深震撼到了她——別人家都是坐了一席之地,董氏一族坐了滿滿一列,席上座次的數量,比樓氏還多,可見樓氏掌兵,董氏掌朝,所言非虛。
望著眼前這上下和睦,觥籌交錯的場景,瑾穡心中不禁慨嘆:皇后母族把持兵權,貴妃母族把持朝綱,前有萬民崇敬的長兄對比,後有如狼似虎的兄弟們環伺,自己身邊這位身嬌病弱,被舉國臣民公認活不太久的太子,東宮之位坐得,可真是不容易啊……
疲於應付朝臣兄弟的慕容淙感受到了身旁投來的同情目光,不禁回視,二人就這樣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在一派推杯換盞的氣氛中,分外惹人注目。
“皇兄皇嫂真是恩愛,果如傳說中的那般,羨煞旁人。”
說話的是寧國公主,她正俏麗地立在案前來向他們二人祝酒。她是北帝最小的女兒,比瑾穡只小了一歲,生母身份不高,因此並不受寵。
“皇兄與皇嫂恩愛有加,妹妹求你的事,你可不要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