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章 李自成的應對

看完了秦祚明的戰報,朱由檢想了想,還是讓人給秦祚明送去了大量的糧食以及手榴彈,又送去兩門迫擊炮。 不管這些人後續是不是要攻擊寶雞縣,都要做好準備,但是隨著寶雞縣周圍的訊息傳來,可以預見的是到時候會有大量的流民前往這裡。 雖然整個陝西省的人已經很少了,大部分的流民都被李自成帶走,留下來的都是勉強可以過活的,但實際上,這種勉強可以過活就處於一種隨時崩盤的狀態。 大部分百姓的糧食都處於了警戒線的水平,甚至很多百姓為了活命連種子都吃掉了,沒有了種子,到了春天他們又該種什麼? 而且種下去的糧食到收穫還有好幾個月的時間,這中間他們又該吃什麼? 對於百姓來說,這種崩盤是很難挽回的,除非當一個地方的人口減少到了一定的地步,然後當地的百姓可以依靠一些野生的食物生存下來,再依靠部分朝廷囤積的種子和糧食,這樣才能夠重新恢復生產。 而這個過程往往代表著以千萬記百姓的死亡而終結,甚至是數千萬。 所以,建明軍的名聲傳出去之後,估計後續附近的還會有大量的百姓趕到,所以寶雞縣那裡肯定還是需要大量的糧食的。 不過兩次土豆的高產豐收,意味著整個建明軍地盤已經不缺少糧食了,最差的情況,一直吃土豆大家都能夠活下去,而現在糧食多了,也沒有必要一直吃土豆。 多餘的很多土豆都直接製作成為了粉條,粉條也可以煮出來直接給他們吃,細一些的就是粉絲。日後不是有很多粉絲的吃法。 所以現在建明軍並不缺少食物,來多少百姓都無所謂。 更何況,來了這些流民之後,朱由檢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讓這些百姓遷徙至緬甸,現在緬甸已經被建明軍拿下,但是緬甸當地的百姓人口不多。 而且他們對於種植糧食等方面跟中原還有著巨大的差異。 所以這一次招募百姓遷徙也是以自願為原則。 實際上在巴蜀之地境內朱由檢就已經招募了一批流民了,凡是願意前往緬甸的,每個人分配土地四畝,比大明境內的要多一畝地,並且告訴他們,緬甸當地的稻穀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並且第一年建明軍將會給他們提供種子,吃的糧食,以及耕作所需要的必備農具。等來年糧食收穫之後他們可以保留種子,自己吃的糧食之後,多餘的糧食用來歸還建明軍的借款。 對於很多已經無家可歸,反正是遊蕩到了四川疆內的流民來說,這簡直就是巨大的誘惑。 不過前期前夕的也不過就是二三十萬人而已,這些人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影響不夠,所以朱由檢還需要大量的百姓。 當這些漢民遷徙過去之後,就可以迅速在當地傳播大明的文化,雖然之前緬甸等地區一直都是屬於大明的領地,但實際上就跟這些山民一樣,他們都有自己的文化。 交流融合的還不夠多,交流融合的不夠多,那自然就沒有足夠的歸屬感,想要將這個地方徹底變成大明的一部分,日後也不會出現獨立等情況,那麼就必須要讓他們有同根同源的文化。 不僅僅是這裡,日後整個東南亞地區都被拿下之後,朱由檢都會進行移民,將東南亞的當地移民遷徙前往內地,將內地遷徙前往東南亞地區,兩者相互交流融合。 並且開始廣泛推廣同一種語言,執行相同的文字,度量衡等等。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現在緬甸等地都是有他們自己的語言的,但是他們之前畢竟歸屬於大明,所以他們還是能夠聽懂漢語的,只不過是還有自己的語言而已。 等統治者變成了大明,他們逐步的自然而然就會說漢語了。 就像是後世東南亞很多做中國遊客的人都會漢語一樣,有些語言並不需要你精通,只要你能會說就行了。 有充足的語言環境,說起來還是很容易的。 建明軍沒有進一步的推進計劃,但是李自成這裡的相關訊息還是送到了他的手裡面。 拿到陝西送過來的情報,李自成還是很重視的,畢竟整個陝西都算是他的大本營,後續的陝西也是他的重要的糧草來源基地。 李自成還是要重視起來的,不過當他看到送過來的情報之後,李自成就沉默了。 建明軍是個什麼情況他很清楚,當初朱由檢根本沒有隱瞞,但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件事居然還是跟建明軍扯上了關係。 本來人家建明軍也沒想著要跟李自成的軍隊發生衝突,但是難民自己造反,然後要歸順建明軍,所以建明軍順勢拿下了這裡。 寶雞縣是個什麼情況,李自成自然是知道的。現在這個局面,卻讓李自成有一種難言的感覺,那就是……本來這樣的場景是百姓用來對待他的,結果現在卻直接用到他的身上,用來對付別人。 讓李自成很難受,明明以前享受著這樣聲望的是他,但現在卻變成了百姓用來嫌棄他的。 這種角色互換的感覺,讓李自成一時間很難接受。 但是他的大軍現在山東河南等直隸位置,馬上就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