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章 出擊時機

現在雲貴川緬已經全部拿下,而朱由檢還有一年的時間,說實話,朱由檢現在是有一些猶豫的,那就是什麼時候出擊。 按照都江堰附近目前的工業製作程度,再有一年的時間,他們可以儲備大量的手榴彈和迫擊炮,到時候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敵人都有決定性的優勢。 是等到李自成拿下北京的時候直接出擊,還是等到清朝將李自成擊敗再出擊,朱由檢目前有些猶豫。 之所以猶豫不是因為敵人是誰,而是未來南明的態度。 在朱由檢的安排裡面,李自成如果拿下京城的話,他的替身和王承恩等人自然是直接“失蹤”處理的,尤其是他的替身。 而到時候,至於太子朱慈烺等人,朱由檢也會提前安排他們離開,不會給那些大臣將他架起來的機會。 或者到時候,直接準備好船隻,順江而下,直接拿下南京城也不是不可能。 但這樣就有一個問題,到時候大明的這些舊臣,他們內心裡面的第一個敵人必然是朱由檢,而不是大清。 這就跟常總統的想法是一樣的,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想法。 或者說大清不會對他們趕盡殺絕,但朱建明會的,這樣的話他們會站在哪邊就不用多想了。 所以,朱由檢在猶豫, 如果出兵太早,其實四川準備是不太充足的,而四川等地的影響力也不夠大。 如果出兵太晚,到時候北京和李自成被滅之後,朱由檢就怕南方的各個布政使司立刻投降清廷。 這個是完全有可能的,雖然歷史上南明一直抵抗到了最後一刻,但那是因為沒有更強大的敵人,哪怕朱建明是宗室都沒用。 因為朱建明的行為在對方的心裡面就是生死大敵,清朝攻佔了中原,也不會對他們趕盡殺絕,因為清朝的統治者需要他們。 但是朱建明打出來之後,那可是要挖掉他們所有人的根,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選擇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 所以,朱由檢什麼時候出擊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如果出擊太早,皇太極還沒有拿下北京的話,那朱由檢跟李自成對上,皇太極就漁翁得利了。 不過不管如何,提前做好後勤準備是沒有錯的。 十一月底,四川的土豆迎來了第二次豐收,因為現在的四川天氣比較寒冷,所以土豆的種植時間提前到了八月份開始種植。 第一次的豐收經過統計,整個太平縣的土豆最後的畝產量平均約為4200斤,整個太平縣十萬多畝的土豆,所產的土豆迅速讓朱由檢可以給將這些土豆普及到大涼山附近。 不過即便是如此,第二次豐收之後,整個雲貴川之內的糧食產量都會有所過剩。 而像是土豆粉等吃法,朱由檢也迅速交代下面的人傳播了開來。 雖然土豆可以儲存,但是儲存的時間比不上大米小麥等作物,所以將土豆製作成為粉條等食物就很關鍵了。 前期土豆留種的等方面比較重要,而一些欠缺糧食的地方可以將土豆當做是主食,但是補充了土豆之後,主糧吃的必然就少了。 所以明年,百姓的糧食結構就可以提升了,比如說讓百姓吃的麵粉當中摻合更少的麩皮,直到最後能過渡成為白麵,讓百姓不再吃粳米,而是吃大米。 雖然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家裡面有餘糧的百姓自然而然的就想要吃更好一些。而剩下的麩皮,麥糠等並不會浪費,而是可以直接進行養豬、飼養雞鴨等家禽家畜。 另外就是,建明軍的領地範圍之內可以養活更多的流民,土豆這東西可比米湯之類的更加能夠養人,而且光吃土豆吃飽了也不會缺少任何營養,流民還可以幹活呢。 不過目前的大涼山遷徙人口有限,僅僅種植了土豆大約1.5萬畝,主要都是由生活在這裡的山民種植的,但即便是這1.5萬畝以及第一次種的山民,它的平均產量也達到了畝產4100斤。 對種植這些土地的所有山民,臉上都掛滿了笑容,僅僅大半年的時間裡面,這些山民的信仰都變了。 曾經他們都是信仰土司之類的,有自己信仰的神話神靈,但僅僅半年的時間而已,對他們來說,改變是無比巨大的。 首先,他們所分配的土地,不管是種植土豆,還是種植普通的水稻,小麥等糧食,所產出來的產量都遠遠比他們曾經在山區裡面所種植的更多。 最重要的是,就像是建明軍所說的那樣,他們繳納的地租很少,二十稅一,這個稅額不是按照畝產量來計算的,按照畝產量計算那就算是放到後世都統計不過來。 總不可能每個農戶家裡面都派人去統計,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工作人員。 而是按照歷年當地不同土地等級的平均畝產量,然後再減免一定的數額再進行徵稅。 這個稅額比他們實際的畝產收入都要低,其實朱由檢也是故意的。反正他其實並不依靠這些稅收的收入來維持政府的收入。 歷朝歷代很重視農稅是因為沒辦法,他們給最有錢的貴族階級免稅了,只能是加大從百姓手裡面收錢,不然哪來的錢維持朝廷的運轉? 但朱由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