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山海村的村民來說,當房子分配給他們,當建明軍的政策告訴他們的時候,他們的心就徹底安定了下來。 兩個多月的茫然,兩個多月的堅持這個時候也終於轉化成為了一種動力, 前所未有的動力。 那是對未來的希望和肯定。 雖然現在的田地裡面沒有耕種作物,但是土地已經分配給了他們,而且田裡面也有一些雜草等東西,他們該除草的除草,該耕地的耕地。 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就是開始整備土地,並且村裡面對各家各戶的土地進行鑑別,對一些需要澆地或者是排水等水渠進行挖掘分配。 另外就是對於村裡面的一些道路進行平整,該熟悉的熟悉,該安置的安置。接下來距離入冬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他們都需要在入冬之前對自己家的房子進行足夠的整備。 讓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家。 當山海村的村民開始整理自己家園的時候,跟隨著吳三桂大軍抵達的所有流民基本都已經成功的進入建明軍的地盤之內,除了這些人之外,就是整個山海關的守軍也重新開始了登記和分配。 大約十萬守軍直接跟建明軍進行了登記和重組,他們的家人以及相關的年齡等都進行了重新登記,在登記結束之後,就開始按照之前建明軍的一些政策,對於年齡四十五歲以上,以及身體有部分殘疾計程車兵進行特殊的培訓。 培訓自然就是掃盲外加一些基礎的政治教育,他們能夠以如此毅力從山海關抵達這裡,就意味著他們對大明有著遠超出常人的歸屬感,而朱由檢,或者說朱建明只需要給他們一定身份上的認可。 那麼就可以得到一批忠誠計程車兵。 而這些士兵在重新登記之後的第一時間就是增長軍餉,每個人的軍餉都提升了二成,而對於這些士兵來說,提升軍餉就意味著他們能夠購買更多的糧食。 沒有人不願意。 得到這個訊息的所有人自然都是歡欣鼓舞,尤其是那一批年紀比較大的更是如此。 至於吳三桂,他的軍權可以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直接被削沒了。 不過來這裡的時候,吳三桂已經想的很清楚了,而唯一的問題就是……吳三桂沒想到的是朱由檢居然在這裡,他得到的訊息是朱由檢已經死了。 結果沒想到陛下居然是在這裡的。 但來了之後,跟陛下見面之後,吳三桂就被下達了休息的命令,長達兩個多月的長途奔波,雖然說吳三桂作為統帥,吃的苦肯定是不多的,身為這個時代的軍人,數個月的長途跋涉每個人都經歷過。 吳三桂自然也是有的,但是這樣幾乎每天都是處於警覺的狀態,還要負責安排十萬士兵,二三十萬流民的日子,他這個統帥整日裡面自然是精神疲憊。 幾個月下來,吳三桂整個人能堅持下來也不容易,所以休息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也算是徹底恢復了一下精神。 吳三桂倒是挺淡定的,但是張國柱等人卻有些休息不住了。他們這些高階將領都進入了休息,但中低層的將領和士兵可是基本都是以練代休。 也就是說他們雖然大部分時間也是休息,但每天還有一定量的訓練任務,只不過是任務不重,吃的好,睡得好。 大概休息了七天左右的時間就開始逐步恢復訓練,並且跟建明軍進行整編。 所有的中低階將領基本都得到了重用,大部分人的位置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除了整編之外就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背誦建明軍軍紀。 順帶進行一定程度的掃盲,可以說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面他們這些人不像是軍人,更像是讀書人。 對於這些普通士兵,中低階將領來說都是新鮮的體驗,但這些課程剛開始他們聽的都是有些茫然,但聽得越多,就越覺得有道理,而瞭解的東西也就越多,對現在大明的狀態,對建明軍的狀態也就更加明白。 心裡面不迷茫了,自然知道了為什麼而戰,那心中的想法就自然堅定,不相識之前,雖然知道是保家衛國,但是如何保家,如何衛國卻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只是知道大義如此。 但大義是什麼,他們其實並不懂。 而現在不敢說都懂了,但最起碼,懂了大半。 “將軍,在這樣下去……我們的兵都被分化沒了。”張國柱咬咬牙,忍不住開口道。 “怎麼?你有意見?”吳三桂斜著眼睛看了他一眼。 “額,沒有。”張國柱噎了一下,這不是沒有外人嗎?都是他們自己人,所以他才抱怨一句,但是現在士兵早就重新整編,跟建明軍徹底分配在了一起,他就算是有意見有什麼用? 更何況來了之後,雖然這一個月他在休息,但這一個月底層士兵發生的事情他都知道的。 建明軍可以說是一系列收買人心的手段,從士兵本身到士兵的家人等等一系列的手段,讓這些士兵早就直接站在了建明軍那一側,所以他也就自己發發牢騷。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