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7章 前所未有

第三天,等到牛老漢他們帶著路上撿到的木材,碎石等趕到驛站的時候,他們發現這裡已經堆積了許多碎石堆以及木材堆了。 而吃晚飯的時候,驛站的人又告訴他們,他們明天可以幫忙將部分碎石運送到前面正在整修的一段道路上去,運送過去到了那邊,他們就不用去揀木柴或者是碎石了。 反正就是,他們雖然在趕路,但是路上都有著他們力所能及的活兒可以幹,而他們需要乾的活並不重。 畢竟這裡流民需要攜帶的行李也不多,或者說他們壓根就沒有多少家產。 所以還是可以揹負不少東西的。 其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一件事,不要求他們幹多少活兒,只要求他們幹活。 或者說提前培養建明軍在他們心目當中的地位,告訴他們建明軍是說話算話的人,等他們到了自己的地方之後,建明軍在他們心目當中就已經非常的有信譽和威信了。 到時候不管是執行任何政策,他們也就沒有猶豫了,這樣可以省下不少給他們講解一些政策,以及給他們樹立威信的時間。 在他們這行進的漫長道路當中,這些威信就已經潛移默化的深入他們的腦海當中了。 從勳陽府到成都府,途徑安康,漢中等地,全程也有接近1500裡,不過牛老漢他們並不需要走到成都府,大概在距離成都府以北200裡左右的位置就抵達了他們的新家。 全程1300裡,他們平均每天大概可以走50裡左右,就這樣,大概又走了一個月的時間,他們才終於抵達了自己的新家。 抵達山海鎮的時候,這裡已經有人在等他們了,等他們的人就是當初朱由檢要求退伍的那一幫老兵,這些老兵擔任鎮長,或者說鄉長。 雖然他們很多人都是經歷了掃盲,只是識字而已,但是他們的經歷,讓他們足以勝任鎮長的工作。 畢竟這個時代的鎮長跟後世的工作內容差距太多了,其實事情並不多。 要知道在朱由檢改革之前,大明的鄉鎮工作基本是裡甲制和保甲制二種,裡甲制是明朝前期,而保甲制是明朝中後期。 但明朝中後期實際上是並行制。 裡甲制就是傳統的,里長,甲長,里長就是一百一十戶為一里。 而里長就是負責徭役,稅收等一系列的事務。 而後期的保甲制,則是十戶為一保,執行連坐制度。 保甲制是為了防止叛亂等想出來的辦法。 也就是說,大明真正的最低階行政單位是縣。 縣以下日常都是由里長來負責的。 而朱由檢進行了改制成為了鄉鎮,其中將大量的退伍軍人安排進來充當鎮長。主要是建明軍後期的很多政策跟大明不一樣,所以鎮長的任務還是挺複雜的。 當然,重新規劃之後的鎮長比之前的一個裡要大得多,大概十幾個裡合成一個鄉鎮。另外就是之前執行的民兵任務,一些民兵裡面表現比較突出的就可以交給鎮長帶領,成為吏員。 而這些人就暫時組成了建明軍統治範圍之內的基層行政單位和官員。 將來這些老兵如果有特別突出的就可以升級成為縣管理人員,而基層鄉鎮管理人員繼續從民兵裡面挑選,畢竟現在的民兵除了日常訓練幹活之外,還需要掃盲,以及講解學習一些的政策。 這些民兵來自不同的家庭,只要他們的思想轉變了,他們的家庭思想就轉變了。 這樣採取人帶人的方式,朱由檢的很多政策和想法就可以執行到最基層的單位。 未來的村長等單位肯定也是要從民兵裡面選取的。 “諸位,我們山海鎮基本是一個新成立的鄉鎮,所以可以說諸位都是外來的人員,只有少部分的本地人。” “我是山海鎮的鎮長,從今天起大家有任何事情都可以過來找我。” “我叫蔡大明。” “諸位是第一批趕到的,我現在帶大家到山海鎮的一村去。” 山海鎮一村算是位置最好的一個村子,或者說一村二村是位置最好的,這兩個村子位於交通要道之上,現在短期內可能看不出來什麼,但是將來這裡應該就是山海鎮鎮政府所在地了。 不過目前來說,自然是沒有這麼一個說法,只是在一村和二村中間的位置有一個鎮治所的大院子,這裡就是蔡大明他們辦事的地方了。 以往大明的一個裡,其實基本也都有一些小地主,而大部分的村民都是在這些小地主的周圍居住。 其實這些小地主之前也是村裡麵人,只是有所發跡而已。 而現在建明軍的地盤裡面,這些小地主犯罪的都被處理了,無犯罪且識時務的則是主動將土地上繳,由建明軍進行補償,他們可以居住在當地或者是選擇搬遷,進行其他的生意。 大部分都進行了搬遷,沒有土地,這些小地主都有一些錢,他們也都願意去做生意之類的,讓他們自己種田他們是不可能種了。 牛老漢帶著家人跟著這位鎮長走向了他們的一村,說實話他們都已經做好了就是一片荒野的準備。 但是等到了地方的時候,所有人都愣住了。 因為這整整齊齊,一排排帶著院子的房子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