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五比較著急,王林則是無奈的開口道:“急什麼,我們回去先拿工具啊。” 都說破家值萬貫,雖然說他們都是流民,但一些能帶的傢伙他們都帶上了,二人因為之前都會一些手藝,所以之前家裡過的不錯,王林家裡還有一口鐵鍋呢。 這鐵鍋可是重資產,自然是要都帶上的。 “我們趕緊去,這就是一張紙,萬一去的晚了他們不承認怎麼辦?”劉五性格木訥,比較死腦筋,有時候轉不過彎來。 王林則是有些無奈,“這麼大一個建明軍,他們既然敢做,那就肯定會承認,至少前面這些天都會承認。要是這第一天就不承認,日後誰還敢相信他們啊?” “這……你說的有點道理,但……萬一呢,還是早點拿回來比較放心,再說了,就三斤糧,衣服也兜回來了。”劉五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 “那行吧,我們現在去吧。”王林也是無奈,不過想想,也行吧,換也就換了。老五就是這一點讓人有些無語,面對外人的時候很老實,稍微違規一點事情他又不敢做。 而遇到自己的東西之後,又很小心,生怕沒有了,總拿到自己手裡才放心。對別人也沒有太多的信任,就是這麼矛盾的性格。 要不是自己和他小時候就是玩伴,父輩也比較交好,王林可不想帶著他,有時候說服他是真的累。 四個人很快就到了南門另外一側的糧食兌換點,這裡已經被木頭訂了一圈圍繞了起來,隔著兩三米高的大木樁組成的圍欄,可以看到裡面應該是堆滿了糧食,而且還有一些新的木頭板房正在建設當中,應該也是臨時用來堆放糧食的。 “老五,這下信了吧,他們暫時肯定不會失信於你的。”王林笑著道。 “嘿嘿,這……家裡孩子餓的緊,來都來了,我們領了東西再回去。”劉五嘿嘿笑了兩聲道。 王林也沒有異議,兩個人排在了隊伍後面,領糧食的人很快,只是前面每一個領糧食的人都會發出一些驚呼聲。 兩個人都有一些疑惑,不過等輪到他們之後,他們才發現為什麼,因為建明軍發給他們的糧食居然是糙米! “這……”這下饒是劉五和王林都忍不住發出了一聲驚呼。 後世的人無法理解這個時代,後世吃到的大米是經過好幾道工序加工的,而在古代,類似大米那樣的白米,那是貴族,皇帝才能吃到的東西。 後世影視劇裡面那種大米直接弄的白米粥,雖然看似是粥,但屬實有些扯淡,因為古代賑災捨得用白米? 大明的稻穀,對於災民來說,甚至糧食不夠的普通百姓來說,連脫殼都捨不得,都是簡單的將簡單的稻穀上面的芒去掉,然後直接帶殼煮了吃。 如果稍微富裕的時候,百姓會脫殼,將稻穀的穀殼去掉,然後就是糙米。 糙米可不是白米,糙米是去掉了穀殼,但上面還帶著米糠、胚芽、胚乳,而糙米透過舂chong米,將米糠和胚芽舂掉,再經過篩制才是我們後世吃的大米。 在這個時代,連一些小地主,鄉紳吃的都是糙米,至於白米,那是頂尖的那一波人才能夠吃的起。 對普通百姓來說,米糠這些東西根本捨不得浪費,一般如果將白米賣掉的話,剩下的米糠等都會做成雜糧飯然後自己吃掉。 當然這個時代最普通窮人才吃的糙米,放到幾百年後已經變成了營養價值齊全的糙米,價格甚至還要高一些。 只能說,時代在變遷。 而現在,建明軍發給他們的就是糙米! 這如何不讓他們驚訝!要知道一斤稻穀只能出十一兩左右的糙米啊! 這……二人心裡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這些賤民,何德何能啊!這,對方是真的將他們放到心上啊。 要知道,不要說給糙米了,就算是給稻穀,他們都得感恩戴德,因為普通窮人哪裡吃的起稻穀,或者說捨不得吃,大部分都是吃更便宜一些的粟米。 四川的糧價已經較為穩定,但現在的糧價維持在每石米約2兩8錢銀子,其他的地方更高! 2兩8錢銀子!崇禎初年的時候,糧價只有現在的一半左右。 更重要的是,以前大明還穩定的時候,官方的糧店或者是大一些糧行的糧店,糧價都是脫殼之後的糧價。 而現在呢?現在的糧價是帶著殼的糧價,那些奸商美名其曰,現在屯糧的人較多,脫殼之後這糧食不好儲存。 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家都接受了這個價格,一斗糧食16斤(根據《中國經濟通史》明代一石為現代94.4公斤,而明朝一斤為594.8克,換算成明代為一斗16斤,一石160斤,後續書中斤都按照明斤,關於這些重量各個書籍不同。本書以《中國經濟通史》為基準。)現在一天就給他們3斤糧,這…… 他們什麼時候拿過這麼高的月錢?二人已經算不過來了。 當然現在他們寧可要糧食。 他們這裡的心思複雜,但是裡面負責盛糧計程車兵卻不慢,他們早已經制作好了一斤的容易,所以直接用容易挖糧就可以了。 “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