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距離都江堰並不遠,當朱由檢他們前往都江堰的路上,成都周圍的很多村莊都已經重新分配了,就像是朱由檢所安排的那樣,整個村不僅僅只是耕地進行了重新分配,行政區也進行了重新的劃分。 不過行政區只是需要微調就可以了,畢竟幾千年下來,各個村莊的行政區劃分其實已經非常的完善了。 而且這個時代的巴蜀之地人口並不算是特別多。 行走在官道上,朱由檢他們路過田地的時候,不少百姓已經開始整理田地了,能看的出來,他們的臉上充滿了笑容,每個人都是幹勁十足,甚至在修理田壟的時候你都能感覺到他們的認真。 而在看到朱由檢他們,尤其是看到隊伍裡面專屬於建明軍的旗幟之後,不少百姓都紛紛隔著老遠給朱由檢他們彎腰行禮。 朱由檢沒有去打擾他們,有些東西只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就行,時間自然會證明一切,今年一年下來,這些百姓就知道什麼人對他們好了。 抵達都江堰並沒有花費太久的時間,都江堰本來並不算是特別大,這裡的人口也並不算是特別多,但是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面,都江堰的人口至少增加了數倍。 原因就是朱由檢從各地遷徙而來的這些工匠了,這裡光是工匠就有五萬人,而且這裡面還不算工匠的家屬,其中大概有接近四萬的工匠是拖家帶口一起遷徙而來。 光是工匠和家屬就有二十多萬人。 除此之外,像是朱由檢詢問過的那幾戶醫家基本都可以不作數,畢竟他們的人口並不多。 另外就是這裡駐紮一支五千人的精銳部隊,以及大約五千人的原本城衛軍,不過現在這五千城衛軍也被訓練了起來。 都江堰,明朝稱之為灌縣,都江一詞稱呼有記載來自於唐朝,旁邊的岷江因為當地少數民族聚集較多,各種口音較多,有人稱之為都江。 而在唐朝時期都江也被第一次記錄在案,但當時當地人稱呼都江的數量並不多,隨著時間的發展到了明朝時期,都江的稱呼倒是多了起來,而這裡以在戰國時期李冰修建的水利設施而聞名中外。 數千年的時間裡面,這個古老的水利工程一直都穩定持續的發揮著他的作用。 雖然朱由檢一直都稱呼這裡叫都江堰,但其他人也都知道是什麼地方。 灌縣人口本身大約有二十萬人,因為這裡自古就有的水利工程,讓這裡的非常適合種田,所以人口自古以來在四川算是人口大縣。 而在大明時期這個人口數量就更多了,不過這裡面大約有六七萬的山民是居住在周圍的大山裡面的。 而現如今灌縣的縣城之外,還聚集了大約十萬左右的流民,這些流民也是朱由檢讓人提前引導而來的。 所以算一算,現在整個灌縣的人口總數大約有六十多萬人之多。 而其中至少有接近四十萬集中在灌縣的縣城附近,包括二十萬工匠和工匠的家人,十萬流民,一萬軍人,還有原本三四萬縣城居民。 所以現在灌縣的縣城周圍已經被人口給擠滿了,不過像是工匠等新的居住區主要集中在了縣城的下游。 因為這些工匠都是陸續遷徙而來的,所以他們現在居住的地方已經頗有一些新城的感覺了,所有的房屋都是新建的不說,而且都是整齊規劃過的,畢竟二十多萬人不是一個小數字。 如果不經過合適的規劃,居住起來光是屎尿處理就很麻煩了,剛好遷徙而來的都是工匠,所以這些新的居住區建設起來的速度倒是也挺快的。 而今年湧入而來的流民則是位於工匠居住點和縣城中間,現在整個灌縣周圍的居住點反而更像是後世了,畢竟這些新的居住點沒有在城牆的保護範圍之內。 工業區的區域也已經準備好了,而朱由檢來了這裡之後,本來在縣城內已經給朱由檢準備好了住所。 “不用,就在那幾個醫生世家的院落旁邊幫我準備一個新的院落就可以了,不用太過於奢華,我接下來的任務要跟這些工匠在一起,我來這裡不是監工來的。”朱由檢擺了擺手,否定了董伯中的安排。 “這……陛下,城外雖然這些居住區域都不錯,但畢竟沒有城牆保護,而且人員複雜,如果有別有用心之人的話。”董伯中有些猶豫。 “我相信你們,而且我也相信這些百姓。真正的保護從來不是依靠多少士兵,那沒有用,只有當百姓從內心開始保護你的時候,你才是萬無一失,無比安全的。”朱由檢擺擺手道。 “是!” “明天將所有的鐵匠、木匠、石匠的大師傅集中起來,明天開始就準備改進鍊鐵裝置。”朱由檢面色平靜的開口道。 “是!” 城外沒有給朱由檢準備院子,不過之前建設了不少存放書籍的大院子,暫時住人也沒有任何問題。 第二天,簡單的吃過早飯之後,朱由檢就在準備好的工業區域見到了等待在這裡的鐵匠,木匠,石匠的大師傅。 這些大師傅大概有幾十個人,他們身後還各自跟著一些徒弟,畢竟這些大師傅裡面有不少人的年齡都不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