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是呀!在提建設時裝中心之前,1985年的時候,我和小�岬耐�久且丫…提出要辦一份服裝的專業報紙。當時的《中國紡織報》只有服裝專版,服裝行業的天地很廣闊,可沒有自己的專門報紙,挺可惜。就像你說的,要宣傳我們的品牌,交流各地的情況,必須辦一份我們自己的專業報!當時我立下了軍令狀,“辦不成服裝報死不瞑目”,這話現在還老被一些同志們說笑,呵呵。8年之後,總算得到了新聞出版總署的批准,1994年7月1日,全國第一份彩印的《服裝時報》創刊了。後來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服裝報了,北京算是帶了個頭。現在報紙辦得也還可以。
蘇:酒香也怕巷子深啊!開闢服裝行業的媒體專業領地,就有了話語權,北京又帶了個好頭。
李:當然也有遺憾的事。1995年我們提出建立服裝會館,可惜沒搞起來。服裝會館是幹什麼的呢?就要像米蘭、巴黎、東京等地一樣,有一個展示我們服裝文化的地方。我一直想把北京服裝的特點做出來,一個是古都的文化底蘊和風格,一個是民族文化的特點和風格。把民族的、古都的服裝提高到文化藝術這一高度,一直是我的追求。
蘇:就是服裝文化?
李:對呀!讓我們的服裝體現我們的古都文化,上升到藝術時尚,使北京城既古典又時尚,既傳統又現代,把它打造成世界公認的、有濃郁民族文化的時尚之都。
蘇:您從1978年的穿衣難、做衣難談起,從上世紀50年代一下子跨到現在了,從50年代的棉花浴�希��60年代的困難時期,到70年代的化纖探索,到80年代的美化人民生活,到90年代的服裝文化,最後到新世紀的時尚之都,您的身上,可是一部新中國紡織服裝史呀!
李:呵呵,都是些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