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部分

月間攻濟打援的部署,否則不能達成殲滅黃兵團三個師之目的。”⑥像這樣“用一半以上兵力”來打援的巨大決心和部署,完全出乎國民黨當局的意料之外。它對以後保障淮海戰役的初戰大捷有著巨大的意義。

由於預見到淮海戰役的規模將越打越大,毛澤東立刻考慮到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這兩支大軍並肩作戰的問題,在十月十一日那個電報中提出:正在徐州以西的豫東地區的“孫元良三個師現將東進,望劉陳鄧即速部署攻擊鄭徐線,牽制孫兵團”。同一天,他又致電叮囑中原野戰軍:“否則,孫兵團加至徐州方面,將極大妨礙華野的新作戰。”⑦根據中央軍委的部署,中原野戰軍在二十二日以突然動作攻克鄭州,消滅國民黨軍隊一萬多人。中原野戰軍參謀長李達回憶道:“從打鄭州開始,淮海戰役即成為華野、中野兩支大軍共同執行的任務了。正如鄧小平政委引用毛澤東主席說過的一句話:兩個野戰軍聯合在一起,就不是增加一倍力量,而是增加了好幾倍的力量。”⑧

就在中原野戰軍攻克鄭州的同一天,毛澤東又對他們的下一步行動提出新的要求:“以主力於邱李兩兵團大量東援之際,舉行徐蚌作戰,相機攻取宿縣、蚌縣,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破毀津浦路,使敵交通斷絕,陷劉峙全軍於孤立地位。”⑨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淮海戰役的戰略目標擴大為力爭包圍並殲滅徐州“剿總”劉峙全軍的巨大決心,到這時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想。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日,東北遼瀋戰役勝利結束,中國的軍事形勢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即戰爭雙方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這樣一個有利形勢面前,淮海戰役應該怎樣打?毛澤東覺得原定的在新安鎮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後華野主力轉向淮安、淮陰地區的部署已不能適應戰爭形勢的發展。十一月七日,即淮海戰役發起後的第二天,他致電華東並告中原野戰軍的領導人,提出:第一仗估計需要十天左右時間,力爭殲滅黃百韜等部廿一二個師,“如能達成此項任務,整個形勢將改變,你們及陳鄧即有可能向徐蚌線迫進。那時蔣介石可能將徐州及其附近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敵人不撤,我們即可打第二仗,殲滅黃維、孫元良,使徐州之敵完全孤立。”這樣,他對淮海戰役規模的構思又推進了一步。十一月九日,他在接到粟裕、張震關於“抑留敵人于徐州及其周圍,爾後分別削弱與殲滅之”的建議後,立即在九日起草了一份“佳亥”電,明確提出:“應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至此,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即毛澤東在十一月二十三日致中原、華東領導人電報中提到的“隔斷徐蚌,殲滅劉峙主力的總方針”,便最終確立了。

毛澤東歷來主張:要多謀善斷。在淮海戰役正式發動前的一個多月中,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同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的指揮員反覆磋商,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從多種方案中進行比較選擇,根據不斷變化著的形勢及時地調整部署,作出戰略決策。因此,當戰役一開始,便能成竹在胸地將既定的作戰方案一步步地付諸實施,並能從容地應付各種複雜的局面。當時擔任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的張震後來評論道:“毛主席高瞻遠矚,制定了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又博採眾長,使這個方針得到補充和進一步完善。戰役第一階段的進攻方向選定在徐州以東,殲滅物件是黃百韜兵團。中野主力直出徐蚌線,協同華野作戰。在總的戰略意圖下,最高統帥部和前線指揮員之間經過醞釀磋商,使戰役的具體部署更加縝密。”⑩這是淮海戰役這樣一場波瀾壯闊的南線戰略決戰能夠如此有條不紊地勝利進行的重要原因。

基本作戰方案已經確定,毛澤東仍然十分謹慎,沒有因此而完全放下心來。十月二十七日,他致電華東和中原野戰軍再次叮囑:“你們在研究部署時除根據當前情況外,還要估計到情況的某些可能的變化。要設想敵可能變化的幾種情況,其中應包括一種較嚴重的情況,要準備在這種情況下有對付的辦法。”⑾第二天,饒漱石、粟裕、譚震林向中央軍委並劉、陳、鄧報告圍殲黃百韜兵團的作戰計劃。三十日,毛澤東覆電:“計劃與部署甚好,請即照此施行。”並且提議:“各處一起動作,使各處之敵同時受攻,同時認為自己處於危險境地,互相不能照顧。”陳、鄧方面“亦請同時動作”。⑿次日,粟裕致電中央軍委:“此次戰役規模很大,請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⒀這個要求立刻得到中央軍委的批准。十一月三日,毛澤東致電陳、鄧:關於鉗制邱孫兵團的“具體攻擊任務,由你們按當面情況臨機決定”。⒁

一場大仗很快就要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