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的方針是發展自己,團結友軍。關於發展自己,事實說明沒有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戰,中國的抗戰決不能有今天。關於團結友軍,我們始終站在團結國民黨抗日的立場上,但遇到反共磨擦則要同它鬥爭。在反磨擦中,我們是採取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使磨擦鬥爭歸於緩和,將國民黨引導到對敵鬥爭目標上去。今年軍事仍以精練為主,明年準備發展,並佔領一批小城市,在獲得美國配合時,準備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
會議決定:由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周恩來組成七中全會主席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及七中全會主席團主席。在全會期間,中央書記處及政治局停止行使職權,由七中全會主席團處理日常工作。會議同意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提出的關於黨內歷史問題的六點意見,並形成決議。會議透過七大的議程、各報告負責人和四個報告(政治報告除外)準備委員會名單。
起草“歷史決議”是七中全會期間中共中央為準備七大所作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對黨的歷史經驗的總結,是全黨智慧的結晶。最早的“決議”草案稿是任弼時在一九四四年五月寫成的,題目是《檢討關於四中全會到遵義會議期間中央領導路線問題的決議(草案)》。它是以一九四一年秋天毛澤東起草的《關於四中全會以來中央領導路線問題結論草案》為基礎的,主體部分的內容基本相同,同時又反映了一九四三年九月會議以來的新認識,如對四中全會的評價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的作用等。稿子寫成後分送政治局委員徵求意見,並由政治局秘書胡喬木作了比較大的修改。任弼時又在胡喬木的修改稿上作過三次修改,其中把王明路線的錯誤概括成七點提綱式的意見,題目也改為“關於四中全會到遵義會議期間中央領導路線問題的決定(草案)”。接著,又由胡喬木寫了一個稿子。中央指定張聞天對歷史決議稿做了認真的修改和補充。
毛澤東一直十分關心這個決議的起草。一九四五年春天,他在張聞天修改後的稿子上開始進行修改。他前後作了七次修改。毛澤東後來曾特別講到這一點:“我們現在學會了謹慎這一條。搞了一個歷史決議案,三番五次,多少對眼睛看,單是中央委員會幾十對眼睛看還不行,七看八看看不出許多問題來,而經過大家一看,一研究,就搞出許多問題來了。”(36)
在第一次修改中,毛澤東將題目確定為《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並且增寫了新的內容,如“團結全黨同志如同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如同一塊堅固的鋼鐵一樣,為著獲得抗日戰爭的勝利與中國人民的解放而奮鬥”(37),就是這次寫上的。在第二次修改中,毛澤東強調了六大的正確方面;批評四中全會在過分地打擊犯立三路線錯誤的同志、錯誤地打擊所謂犯調和路線錯誤的同志後,還錯誤地打擊了當時所謂“右派”中的絕大多數同志,並對受打擊的被誣為“右派”的何孟雄、林育南、李求實等作了肯定的評價;還指出遵義會議糾正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確立中央的新的領導,這是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38)在這份稿子上,毛澤東寫了一段批語:“弼時同志:請邀周、朱、洛、劉(如在此時)看一下,是否這樣改,然後印若干份,編號發給40多個同志,再集他們座談一次,就可定議,再交七中全會透過。”(39)以後,毛澤東在三月二十六日的稿上作了些文字增刪,在四月七日和八日又先後修改三次。這以後再修改了一次。在四月七日的修改稿上,毛澤東在起始部分加寫了一大段話:
“中國共產黨自從它在一九二一年產生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標。在一九二一年至現在(一九四五年)的二十五年奮鬥中,經歷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與抗日戰爭三個時期。在這三個時期中,全黨同志和廣大中國人民在一起向著中國人民的敵人——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進行了英勇的革命鬥爭,取得偉大的成績與豐富的經驗。同時,在這三個時期中,全黨同志與黨內一切機會主義思想與行為不斷地作了馬克思主義的鬥爭。使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一天天更加鞏固起來。到了今天,有了一百二十萬黨員,我黨領導了近一萬萬人民,九十萬軍隊的中國解放區,形成了一條同國內一切錯誤路線相對立的正確路線。由於執行了這條正確路線,並批判了一切錯誤路線,黨才在三個時期取得了偉大成績,造成了今天這樣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鞏固的黨,形成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偉大的領導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