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在這兒舉行下種和收割的慶典。農業是帝國的經濟命脈,圓明園中的皇帝時刻不忘提醒自己,風調雨順該有多麼重要。
另外一座景觀的造型十分獨特,類似漢字“”。這座後來被乾隆皇帝題名為“萬方安和”的宮殿表達了濃烈的政治涵義,它象徵著大清江山永久的傳承。史書記載,“萬方安和”四面環水,冬暖夏涼,是雍正最喜歡休閒的地方。在如此安逸幽靜的場所,雍正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帝國的太平。
皇家大院
The Royal Courtyard
在大清宮廷的“如意館”,經常有來自歐洲的洋畫家出入,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Giusseppe Castiglione)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郎世寧的早期作品“平安春信圖”繪製於雍正時期,表現的是正在圓明園中休閒的雍正和弘曆。在宮廷畫家為雍正繪製的很多畫像中,滿人出身的皇帝經常身穿漢族文人的傳統服裝。在仙境般的圓明園,雍正將自己想象成那些超凡脫俗的文人,寄情于山水。或許,文人們追求的自由和淡泊是權利包裹中的雍正,內心深處最隱秘的渴望。
皇帝身穿文人服裝還有另外一層截然不同的用意,這層用意應該更為直接、更為真實。大清的祖先是遊牧民族,但是,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是漢人。為了駕馭龐大的帝國,皇帝必須掌握漢文化的精髓,而文人就是漢文化的象徵。
自秦始皇以來,中國曾經有過數百個帝王,但其中文化素養最高者,反而是這個草莽出身的皇室家族。皇家的文化素養來自於嚴格的教育。
每天清晨5點鐘,天還沒有亮,皇子們就得去圓明園的皇家書院。書院的老師都是當時最有聲望的學者。首先要學的是滿文——皇家的母語。其後是蒙文,蒙古人關係到帝國北疆的安定,與他們溝通至關重要。最關鍵的是漢學,那是皇家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