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少數從來沒有被佔領和瓜分過的民族,即使它發動了罪大惡極的太平洋戰爭,即使這個民族的“日之丸”上沾染了中華民族3500萬人的鮮血。美國的單獨佔領使日本免於被瓜分的命運,在美國優越的價值觀和政治模式的改造下,日本獲得了戰後新生。

戰後日本經濟的快速崛起,加上美國背後對其的大力支援,似乎都在掩飾那場戰爭中日本的罪惡,反思戰爭這一課題更成為過時的天方夜譚。美國為了自身利益,可以無視曾受到日本戰刀殘害過的亞洲人民要求懲治日本的呼聲,美國的全球戰略遠要比那些都重要得多。就這樣,戰後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在美國幫助下強大起來的日本,對戰爭的反省遠遠達不到曾被侵略國家的要求。可以說,現在日本對戰爭的認識和美國的佔領有很大關係。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美國軍隊以盟軍身份單獨佔領日本。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造成了至少20萬人死亡、30萬人受傷。這樣重大的傷亡本該讓日本人對美國恨之入骨的,但是事實完全相反。在美國佔領日本後不到幾個月,大量的美國人即使隻身前往美國,也不用擔心日本人的報復行為。他們在日本逛街、吃飯都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全問題,很多日本國家官員都很有禮貌地接待美國人。日本人對美國人沒有仇恨,這一點讓身在日本的很多美國人都表示不解。

戰後的美國與日本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並長期佔領日本、在日本設立軍事基地,這些行為無疑是對日本變相的殖民統治,但是日本不但沒有絲毫反抗,還表示出熱烈歡迎和高度配合。

有學者分析這是日本人缺乏堅定信念的表現。既然日本缺乏堅定信念,那麼在戰爭時,很難抓到一個日本俘虜又該如何解釋呢?他們效忠天皇的信仰是支撐戰鬥的精神力量,這難道不是擁有堅定信念的表現嗎?日本的民族性決定了日本對不同國家的態度。日本有順從強者、欺凌弱者的民族特性,對美國這一強國的順從就可以說明這一點,如果換成是中國佔領日本,恐怕又是另外一種情形了吧。

日本人的道德觀和處世哲學讓很多和他們有過接觸的人都疑惑不解。美國著名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對日本人順從美國佔領的做法作了分析。她認為正是日本人重視名譽、講究名分和情誼的性格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在日本人眼裡,獲得名譽的手段是根據具體情況而變的,無關道德問題。情況發生變化,日本人就會改變策略,以達到這一目標。日本人原本以為用武力征服別國,成為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國家,可以贏得大國的地位和世界的尊敬,但是在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後,資源貧乏、技術落後使日本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在贏得名譽的過程中失敗了。被美國佔領之後,日本人開始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用侵略來贏得名譽很顯然是行不通的,遵守互敬關係,在恢復的過程中摸索成功之路,便成為被佔領後日本人追求名譽的又一方式。為了獲得名譽採取什麼樣的手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達到目的,這一理念讓被佔領後的日本國民沒有任何心理壓力,善意地接受了美國。

美國在充分尊重了日本人的傳統道德,照顧了日本人的心理特點的情況下佔領了日本,日本人積極配合美軍的佔領政策的實施,積極進行戰後的各項改革。在美國的保護和扶植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經濟大國,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這些成就的取得,讓日本人認為,他們當初對美國佔領時所採取的態度是正確的。正因為與美國的合作才讓日本贏得了榮譽,得到了各國的尊敬。

強大起來的日本對那些還處於落後地位的亞洲國家充滿了輕蔑,當初的戰勝國還沒有作為戰敗國的日本發展得快,讓日本人對自己的選擇更加讚賞。在這種社會心理和政治制度下,日本的極端民族主義和日本的右翼勢力日益猖獗。

美國從自身利益出發,在佔領日本的時候不但包庇戰犯,而且沒有追究天皇的責任,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當時在位的日本裕仁天皇對發動侵略戰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和偷襲珍珠港都得到了日本天皇的支援和批准。同時,裕仁天皇還是當時的日本陸海軍大元帥,可以說是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罪魁禍首,但是美國並沒有追究他的責任,還保留了天皇制。這是美國人深入研究了日本的民族傳統和日本人的社會心理之後作出的決定。

二、投降的瞬間:美國人懵了(2)

日本是一個等級觀念分明的民族,每個日本人都安守本分,都以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來確定自己的行為並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