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牆的局面。海灣各國進行了緊急外交斡旋,提出了許多方案和建議。但由於阿拉伯各國的利益和立場不盡一致,對於如何解決這場危機存在著不少分歧,所有的努力都沒能取得進展。  
風雲驟起(2)
海灣危機發生之時,蘇聯正陷入日益嚴重的國內政治、經濟困境,自顧不暇,難有大的作為。 這時,美國的反應最為強硬。8月7日,美國總統布什正式簽署出兵海灣的行動計劃,立即開始向海灣地區調兵遣將,大規模增加這一地區的軍事力量。 一時,戰雲密佈,局勢危急。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出訪中東(1)
到了那年10月份,海灣局勢非但沒有緩和,反而一步步滑向了戰爭的邊緣。 這一段時間,為求海灣危機能夠和平解決,國際上的各方都在進行緊張的外交活動。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特別是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方面的重要性,開始顯現出來。 許多阿拉伯國家向中國派來了特使。科威特、約旦、沙特的外交大臣先後到北京進行工作訪問。伊拉克也派了第一副總理拉馬丹來陳述伊方的觀點。 更重要的外交舞臺是在聯合國。 在那年的9月下旬至10月初,我赴紐約出席聯合國第四十五屆大會。在9月25日安理會外長級會議上,我闡述了中國對海灣問題的立場,呼籲伊拉克正視國際社會的強烈願望,採取同安理會合作的態度,立即停止對科威特的佔領,從科威特撤軍。我指出,中國政府主張海灣危機透過和平方式解決,支援安理會所發揮的作用,歡迎聯合國秘書長繼續進行調解和斡旋,支援阿拉伯國家在安理會有關決議的基礎上進行廣泛的努力。我還指出,中國原則上不贊成大國對海灣的軍事捲入,因為這隻能使局勢更加複雜,呼籲有關國家保持最大剋制。針對安理會剛剛透過對伊拉克實行空中禁運的第670號決議,我還強調,有關國家在執行決議時,要嚴格遵守國際法的有關規定,嚴格防止採取任何危及民用飛機和機上人員安全的行動。 聯大期間,中國代表團借用不結盟運動國家的一間不足30平方米的磋商室作為會議室,那裡成為了一個多邊外交磋商和對話的中心場所。我在那間小屋裡,川流不息地分別會見了60多個國家的外長或領導人,海灣危機是主要話題。 在會見中東地區十餘位外長後,我總的感覺是,大多數國家對可能爆發戰爭感到憂慮,堅決反對伊拉克侵吞科威特,但對如何解決這一危機意見不一。前一段時間,各國曾試圖用阿拉伯方式來化解危機,但成效甚微。他們都讚賞中國的立場,希望此時中國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向我表示,不管是在聯合國名義下打仗,還是美國自己打,都應避免。如果美國執意單幹,那就更危險。他說,當年的朝鮮戰爭就是一次壞的經歷。他不相信美國會把軍隊交給聯合國指揮。 在與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交談時,他告訴我,蘇聯目前擔心的是滯留在那裡的五千多名石油等方面的專家。蘇聯曾派熟悉中東事務的普里馬科夫作為特使,跑了兩趟巴格達,在調解方面,無功而返,只完成了一個任務,就是促成蘇專家回國。他表示,在當前阿拉伯國家分裂的情況下,蘇聯很難發揮什麼作用。 這時,美國正在積極策劃安理會授權對伊拉克動武。美國與其他幾個西方國家一起,一方面對中國的立場表示讚賞,另一方面企圖要求中國完全按照他們的步子走。 在會見法國外長迪馬時,當我提出法國應運用其對伊拉克的影響,促使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這位外長做出無奈的表情說,有時朋友並不聽話。我向西方國家的外長強調,安理會已透過不少決議,應該再給些時間,讓聯合國、阿拉伯國家和其他方面進行調解。中國對安理會的有關制裁伊拉克的決議都投了贊成票,這是不容易的,因為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有三個還正在對中國進行制裁,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狀態。 10月15日,約旦國王侯賽因向我們駐約旦的大使提出,希望中國派高階特使訪問伊拉克和海灣地區。此前,阿曼、巴勒斯坦也提出過類似的建議。 綜觀世界全域性,著眼海灣和平,中央決定由我於11月6日至12日出訪中東,以特使的身份訪問埃及、沙特、約旦和伊拉克。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倡導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從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角度出發,著重改善了與鄰國間的雙邊關係,並根據自己的切身利益,與世界各國,包括西方各國,建立起正常的國家關係。  
出訪中東(2)
在中東地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