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名士在座的場合,可說是罕見之極!偏孟子渾然無覺,已經有些混沌的眼神高傲的掃視了大殿一圈,悠然一笑:“孟軻遊歷天下四十餘年,閱人多矣!惟以仁政王道為量人之器,無得有他也。”
齊宣王卻岔開了話題笑道:“先生從燕國來,以為燕國仁政如何?”
“亂邦無道,何談仁政?”孟子喟然一嘆:“奸佞當道,庶民倒懸,此皆蘇秦之罪也。”
一言落點,稷下士子中便有嗡嗡議論之聲,並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瞄向了張儀。蘇秦新喪,張儀容得孟子褻瀆蘇秦麼?看那張儀,卻是神色淡漠,徑自飲酒。孟嘗君卻一眼看到,張儀的那根細亮的鐵杖在案下抖動著!
齊宣王明知就裡,又岔開笑道:“先生以為,當如何安定燕國?”
“置賢君,行仁政,去奸佞,息刀兵,燕國自安。”
齊宣王聽孟子再沒有觸及難堪話題,便鬆了一口氣道:“先生所言,天下大道。敢問先生:如何便能置賢君、行仁政、去奸佞、息刀兵?”
孟子便微微皺起了眉頭,蒼老的語調竟是分外矜持:“上智但言大道。微末之技,利害之術,惟蘇秦、張儀縱橫者流所追逐也,孟軻不屑為之。”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目光便齊刷刷聚向了張儀!齊宣王也一時愣怔了。
“孟夫子名不虛傳,果然是大偽無雙也。”張儀應聲而起,一句悠閒而犀利的評點,便使殿中轟然炸開,嗡嗡議論不絕——方今天下,誰敢直面指斥孟夫子“大偽無雙”?若是別個名士,齊宣王也就阻止了,畢竟孟子是天下大家,如何能讓他如此難堪?可這是名重天下的張儀,聲威赫赫的秦國丞相,況且孟子挑釁在先,他如何能公然攔阻?
孟子極不舒坦,沉聲問道:“足下便是張儀了?”
“微末之技,利害之術,縱橫者流,張儀是也。”
孟子本來多飲了兩爵,此刻更顯得面紅耳赤,竟是如坐針氈。四十餘年來,孟子周遊列國,雖然無一國敢用,名氣卻是越遊越大,漸漸的也就不寄厚望於任何邦國,悠悠然成了一個超脫傳道的大宗師。如此一來,反倒是放開說話無所顧忌,正合了孟子的傲岸本性,也使孟子的雄辯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近年來,孟子資望更深,各國皆奉為大賢宗師,孟子便更是揮灑自如,往往對陪宴士子與官員不屑一顧,只與君王問對應答,儼然布衣王侯一般。常常是宴席結束論戰散場,孟子才問萬章:“今日來者都有何人?論辯者究是那家弟子?”若非萬章一般弟子因了要記錄孟子言談,刻意記下了應對陪同者姓名而後告孟子,孟子便當真是目中無人一片混沌了。今日入得臨淄,孟子也是對大片冠帶不屑一顧,甚至連丈許之遙的主陪——張儀與孟嘗君,也是漫不經心,沒有看進眼裡。也就是說,孟子壓根兒就沒想到能在臨淄碰上張儀。及至那個鐵柺高冠者站了起來,甩出“大偽無雙”四字,竟是擲地有聲!孟子才驀然閃念,此人必是張儀無疑。
彷彿便是冥冥之中的定數,孟子被譽為“大才雄辯,天下無對”,張儀則有“天下第一利口”名號,偏這兩人但見便有口舌,竟是生死糾纏的冤家一般。二十多年前,孟子在大梁譏諷縱橫家是“妾婦之道”,就被剛剛出山的張儀卒不及防的痛斥了一頓。從此,孟子便對張儀蘇秦厭惡之極,內心卻也實在有幾分說不清的忌憚。雖然,孟子還是每說大道必罵縱橫策士,但卻再也沒有說過“妾婦之道縱橫家”那句話了。今日原本是孟子說得口滑,便滑上了貶損縱橫策士的老路子,卻不意偏偏撞上了張儀在場,又遇蘇秦新喪,孟子便隱隱覺得有些不妥。
雖則心中忐忑,孟子卻從來沒有退讓致歉的習慣,振作心神,一開口便氣度沉雄:“大道至真,不涉得失。末技卑微,惟言利害。以利取悅於人,以害威懾於人,此等蠱惑策士,猶辯真偽之說,豈非天下笑談耳?”
“孟老夫子,爾何其厚顏也?!”張儀站在當殿,手中那支細亮的鐵杖竟是直指孟子:“儒家大偽,天下可證:在儒家眼裡,人皆小人,唯我君子;術皆卑賤,唯我獨尊;學皆邪途,唯我正宗。墨子兼愛,你孟軻罵做無父絕後。揚朱言利,你孟軻罵成禽獸之學。法家強國富民,你孟軻罵成虎狼苛政。老莊超脫,你孟軻罵成逃遁之說。兵農醫工,你孟軻罵為未技細學。縱橫策士,你孟軻罵作妾婦之道。你張揚刻薄,出言不遜,損遍天下諸子百家!卻大言不慚,公然以王道正統自居。憑心而論,儒家自己究有何物?你孟軻究有何物?一言以蔽之,爾等不過一群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整天淹沒在那個消逝的大夢裡,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