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9部分

。這次,山東六國都派出了極為隆重的與葬使團,或太子或丞相做特使,一色的“百乘”車隊,一色的萬騎馬隊。百乘戰車拉著“貢”給秦昭襄王的殉葬禮品,萬騎馬隊則意味著與葬國對死者靈魂的隆重尊崇。在列國與葬使團中,韓國最為“顯赫”,韓桓惠王親自帶領一班大臣入秦,下葬之前全副衰絰,專程到秦昭王的宗廟靈位前隆重祭祀,今日自然也緊緊跟著秦昭王的靈車,引得列國特使人人側目。

這是春秋戰國之世最為講究的邦交禮儀——會葬。

無論如何征戰攻伐,但凡一國君主國葬,各國都要派出特使會葬,然隆重繁簡程度卻是因人因國大有不同。戰國初期,趙武靈王為其父趙肅侯國葬,中原大小諸侯悉數會葬,秦楚燕齊魏五大國各出百車萬騎,其餘小國車騎不等。葬儀之日,邯鄲郊野旌旗蔽日白幡如林人馬蕭蕭,號為戰國最大葬禮。此後百年不乏雄主謝世,如齊威王、秦惠王、楚威王、燕昭王、齊宣王、趙武靈王、趙惠文王,然此等會葬大禮卻是未曾再現。

說到底,時也勢也。秦昭王之前,七大戰國尚在最後一波變法強國浪潮之中,攻殺征戰互有勝負,內政功業各見短長,天下遠未形成強弱定勢。其時秦國與山東六國的合縱連橫纏繞攻擊勢成水火,七國敵友倏忽無定,各國忙於實打實大爭,邦交來往與征戰恩怨盤根錯節,誰也沒精力應酬邦交虛禮,會葬禮儀自然也成虛文。然則經秦昭襄王五十六年,秦國橫掃六國如卷席,一世奠定了一強對六弱的天下定勢:先大敗六國聯軍於河內;再將土地最廣袤潛力最大的楚國一舉擊跨,奪取彝陵、攻佔郢都、設定南郡,逼楚國倉皇北遷,最有迴旋餘地的一個大國終於成了二流戰國;然後強攻老底子最雄厚的魏國,捎帶侵消已經軟成了一攤爛泥的韓國,一舉奪取河東河內三十餘城,設河東河內兩郡,迫使魏國龜縮河南之地,終於也成了二流戰國;期間燕齊兩國六年興亡大戰,最終兩敗俱傷,一齊成了二流戰國;最後,秦結舉國之力與新崛起的最強大對手趙國大決,長平一戰三年,摧毀趙軍全部主力五十餘萬,牢牢佔據上黨天險,若非秦國君臣歧見致白起憤然罷兵,秦軍完全可能一戰滅了趙國!原本已經孱弱的韓國,經長平大戰丟上黨、失宜陽與野王,更是滑入了三流戰國;至此,作為山東屏障的最強大趙國雖然依舊是山東最強,然卻與秦國再也無法對等抗衡了。秦國雖然也在長平大戰後兩敗於山東聯軍,但實力元氣卻遠未損傷,經秦昭襄王晚年勵精圖治,巴蜀變成了秦國又一個“陸海”,財貨民眾已經更為殷實。天下有識之士都看得明白:若非秦國大軍暫無一流名將擔綱,秦昭王也痛感後繼者乏力從而主動採取守勢,山東六國當真便是岌岌可危了!

這便是秦昭襄王的一世滄桑,在位五十六年使天下混戰局勢劇烈傾斜——秦成超強大國,山東六國全部成為二三流戰國!當此大勢分明之際,山東六國一派頹然疲憊,竟隱隱然認了這個令人窩心的事實,見秦國十餘年不再攻伐,後繼新君與新太子子楚也並非雄主氣象,便漸漸不約而同地認為秦國王霸之氣已去,只要撐持得十數二十年,戰國必將重回群雄並立的老格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山東六國便不期然生出了與秦結好之心。畢竟,與秦國之所以糾纏惡戰百年,起因還是六國不接納秦國為戰國一員蔑視秦國要瓜分秦國,如今秦國已經無可阻擋地成了最強戰國,也無可阻擋地溶入了中原文明,明是不敵,又何須死死為敵?此等想頭雖未明確形成國策,六國已經在邦交之道中對秦國有了異乎尋常的敬重。明白了這番根底,六國隆重會葬秦昭襄王,便是題中應有之意了。

卻說旬日之後,葬禮與一應周旋俱已完畢,六國特使們便各各上路歸國。行至函谷關外分道處,趙國特使司空馬卻見楚國車馬停在道邊,錦繡斗篷蒼蒼白髮的春申君正在笑吟吟向他招手,不禁大是驚喜,利落下車趨前一躬:“在下見過春申君!”

“老夫等候多時,假相無須多禮了。”

“若君有暇,敢請露營共酒一醉!”

“噢呀,出關便飲卻是不妥,日後再說了。”春申君搖搖手一聲嘆息,“楚國多事之秋,老夫多年不曾涉足中原也!今見足下敦誠厚重,欲問兩事,盼能實言相告了。”

“但凡不涉決策,在下知無不言。”

“平原君氣象如何?”

“門庭若市,佳賓周流不絕晝夜。”

“信陵君如何?”

“深居簡出,飲酒論學,悠遊無狀。”

春申君臉上沒了一絲笑意,默然良久,從腰間佩袋中拿出了一支泥封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