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0部分

李牧兩勝秦軍,桓齕部將士連李牧人影也沒看見,足證李牧也不是輕出前軍的尋常猛將。果真如此,今日李牧親出,其意何在?

與此同時,李牧也看見了那輛孤立於半山之上的高高雲車。

李牧曾經以為,白起蒙驁之後秦國將才乏人,縱然擴充大軍亦未必如當年戰力。尤其在桓齕部老軍第一次攻趙戰敗後,李牧曾多次派精幹斥候深入秦國探察,並多方蒐集在秦國經商的趙國商賈的義報。其時,李牧的真實謀劃是:若秦軍果然將才乏人,則是趙國中興的千載良機;他將決然聯結元老勢力與龐煖等各方大將,不惜以舉事兵變的方式整肅趙國朝局,深徹推行第二次變法,使趙國成為真正堪與秦國一爭天下的強國。時日不久,各方訊息漸漸匯聚,李牧這才對秦國情勢對秦軍情勢有了清晰的瞭解。

使李牧深為驚歎的是,秦王嬴政竟能在重起爐灶的新軍中全部起用年青大將!李牧不是迂闊老將,絕不會以對方大將是清一色的年輕人而輕視,相反,李牧真切地覺察到了那股即將撲面而來的颶風。對於王翦為首的秦軍十大將,李牧更是多方探察根底,反覆揣摩其秉性與可能戰法。尤其對王翦蒙恬兩人,李牧所知決然不比秦國君臣少許多。之後,李牧終於認定:秦國兩位假上將軍,蒙恬成為名將尚需時日;王翦雖未統兵大戰,但其往昔戰績與作為已經清晰顯示,王翦已經是正當盛年的名將了。僅以大將而能為秦王師而言,王翦之軍政才具與明銳洞察力足見一斑。唯其如此,李牧預料率軍大舉滅趙者必王翦無疑。秦軍滅韓訊息傳來,王翦大軍竟然未曾出動一兵一卒,李牧不禁一個激靈,幾乎是本能地立即感到了即將隆隆逼來的暴風驟雨。以秦國之雄厚國力,以秦軍之精良裝備,以王翦之穩健戰法,李牧隱隱預感到,這是自己最後的一次大戰,也是趙軍與秦軍真正的一次生死大決。

遙望雲車,李牧斷然下令:“王翦親出,必給秦軍以當頭痛擊!”

“李牧親出,必給趙軍以重挫!”王翦厲聲下達了同樣的軍令。

傳令司馬尚未回程,秦軍戰鼓已經雷鳴而起。

章邯軍出動三萬,其攻關部署是:兩翼各列一方五千人的強弩兵,專一對關外兩山樹林傾瀉箭雨,壓制兩山趙軍;中央谷地的攻關大軍從後向前分作三陣:後陣為五十架大型遠射弩機,每兩架大型弩機一排(每架弩機二十人操作),連續擺成二十五排;弩機前的方陣為三千盾牌短劍的爬城銳士,每三伍(十五人)一列,排成兩百列一個長蛇陣;最前方是掃清峽谷通道的大型攻城器械兵,主要是壕溝車與大型雲梯。這是秦國新軍對趙初戰,人人發誓為秦軍兩敗復仇,士氣之旺盛無以復加。

太陽爬上了山頂,初秋的山風已經瀰漫出絲絲涼意。薄薄的晨霧已經消散,谷中的黑森森軍陣與關城兩山的紅色旌旗,盡清晰可見。異常的是兩方都沒有絲毫聲息,彷彿猛虎雄獅狹路相逢,正在對峙對視中悄無聲息地審量著對方。

“起——”

正當卯時,雲車上的章邯一聲大吼。

驟然之間,口外戰鼓雷鳴號角嗚嗚,秦軍三大強弩弓箭陣一齊發動,木梆聲密如急雨,漫天長箭呼嘯著撲向兩面山頭與正面關城。看官留意,秦軍弓弩之強,尤其是大型遠射連發弩機之強,戰國無出其右,後世亦無可比肩。蓋大型弓弩與大型長箭為冷兵器時代之遠端兵器,由訓練有素的特定士兵群操作。其用材與工藝之精良,其士兵群訓練之艱難,其製作與修葺之繁複,都導致其造價之高昂皆遠遠超過春秋時代的戰車。春秋車戰之所以每每一戰決勝負定霸權,其根本原因便在於戰車製造之昂貴,戰車兵訓練之艱難。一個擁有五千輛兵車的大國,一戰若折損兩三千輛兵車,其全部恢復成軍至少需要十餘年甚或更長。大型弩機亦然。沒有強大雄厚的財力人力,大型弩機的製造是極其艱難的。秦國自孝公商鞅變法之後,統一天下的雄心步步增長,對攻擊型兵器尤為重視。及至秦昭王之世,秦國的兵器製作已經遠居天下之首。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則是常戰兵器之精良,二則是大型兵器之數量龐大。

此刻,秦軍的三面強弩齊射,井陘山趙軍雖是身經百戰的精銳,猶自驚駭不已。秦軍大箭粗如手臂長如長矛,箭鏃兩尺有餘,簡直就是一口短劍裝在丈餘長的木杆上以大力猛烈擲出。如此粗大矛箭漫天激射,其呼嘯之勢其穿透之力其威力之強,無可比擬。

強弩齊射的同時,秦軍中央的攻關步軍立即發動。第一排是壕溝車兵,清除拒馬路障,颳去遍地蒺藜,試探出一個個陷坑而後大體填平,再飛速鋪上壕溝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