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部分

這個哥哥可是韓國音樂圈少有的幾個獨立音樂人之一,而且寫的歌大多是很紅的,以後光版權收入就夠養活那個工作室了。

“我想想吧!工作室可不是那麼好開的!”李浩揚沒有立刻回答,這個事情確實很有吸引力,他也確實厭倦了大公司的掣肘,只是想寫一些自己想寫的歌曲,開一個個人工作室不見得是件壞事。

唯一的問題就是工作室的合作模式。兩個人的工作室不難,首爾大大小小的演藝經紀公司都有幾千家,更何況工作室了。開一家工作室不難,難得是怎麼經營下去,這方面他沒有經驗,相信張澈也沒有。

更深一層的原因麼還是利益。如果工作室開了,勢必會借用張澈的名頭,他李浩揚倒不介意借用張澈的名頭,可是後續的收益怎麼分配也是個問題,他可不想為了那麼點錢就和自己的兄弟鬧翻,這種事情娛樂圈有太多的前車之鑑了。

張澈也不強求,他也知道這裡面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這些東西他也不擅長。而且工作室一旦開起來的話,他不是韓國人,不知道怎麼去打通一些關節,只能是李浩揚出面,這裡面的東西也要兩個人考慮好了,不然工作室貿貿然的開起來沒幾天就得關門。

之後兩個人也就沒再說這方面的話題,就是一起吃吃喝喝聊聊的一直到散場,本來今天李浩揚的目的就是告知自己的兄弟這個訊息而已,沒想到回去的時候反而比來的時候心事重重了。

告別了李浩揚,張澈也沒再回去劇組,而是閒著沒事的打算去了漢江邊溜溜。

來韓國很久了,一直就聽周圍的人說漢江怎麼樣,漢江怎麼樣的,從來沒什麼機會去,現在麼,既然有時間就去轉轉吧。

上了計程車,跟師傅說了一句去漢江大橋,然後就被師傅鄙視了。

經過科普,才知道敢情漢江上所有的誇江大橋都可以叫漢江大橋,而真正意義上的漢江大橋是連線龍山區漢江路和銅雀區本洞的橋,那橋離現在的地方可不算近。

張澈哪知道這些,他光知道“漢江大橋捕軟軟”了。

反正他沒打算去抓某個小個,就讓師傅去了最近的江東大橋旁的漢江市民公園,打算去那邊吹吹風。

沒多久,司機師傅就把張澈運到了目的地,張澈付錢下車後,就進了公園。

說實在的,漢江在韓國人心裡地位很高,除了韓國也實在找不出什麼大江大河外,當年的“漢江奇蹟”也是個不可磨滅的因素。雖然現在的漢江邊一點都看不到當年經濟騰飛時候的樣子了,不過市民公園倒是建了不少,所以人氣倒也不差。

張澈沒打算這個時候去跑步運動騎腳踏車之類的,一個人來也不想幹坐著就這麼欣賞風景,所以,他找了件既能打發時間有適合一個人乾的事情釣魚。

第一百三十三章 釣魚

三月初的首爾,按照節氣算是已經入春了,可是實際天氣麼,只能算是剛剛解凍。

這天的天氣倒是不錯,漢江市民公園邊因為難得的好天氣人也不算少,只是江邊釣魚的人卻不多。不過也算託福,張澈很輕鬆的就在公園管理處借到了釣具,然後悠悠達達的在江邊的堤岸上坐了下來。

按照記憶中的程式,掛上魚餌,拉長魚線,把魚餌甩進水裡,然後,等吧!

說起張澈的釣魚技術,那是傳承自他的父親張衛國同志,這也算是一種家傳吧。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時候,當時張衛國同志還在國有企業混日子的時候,每次的雙休日總會掏出一天來去釣魚。當時的青島不像現在似的高樓林立,還是能找到一些清澈的河流進行垂釣娛樂的。而一到張澈放暑假的時候,張衛國總會帶著張澈回老宅住一段時間,然後張衛國就天天泡在老宅的河邊,放張澈和他的狐朋友狗們一起玩耍。

作為一個穿越者的張澈,再次經歷一次童年生活倒不覺得無聊,畢竟鄉下孩子可玩的很多,上樹掏鳥窩,下河抓魚蝦的日子過的也算舒坦。可是,偶爾有那麼幾次,張澈也會隨著自己的老爸去河岸邊呆上半天一天的。只是這個傢伙絕對是坐不住的,與其說是釣魚,不如說是去玩水的,所以每次張衛國帶著張澈去“收成”都好不了。

之所以說這麼多,主要就是告訴大家,張澈其實根本不會釣魚,他所有的技術都是靠無聊的時候看自己老爸怎麼做,現在依葫蘆畫瓢而已。

一開始張澈還是很有耐性的等了10分鐘,發現魚鉤一點動靜都沒有,拉上來看看發現魚餌完好無損,又扔進漢江裡。又過了10分鐘,又拉上來,又扔進去。如此反覆了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