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好聽。”

“那你說呢?”起名時,陳池媽媽剛生產完,抱著陳池在床頭坐月子,陳池爸爸沒怎麼堅持己見。

陳池媽媽年輕時是能說會道一支花,兩口子感情特別好。陳池媽媽向來尊重陳池爸爸,她推薦道:“還叫這個音,改成池塘的池。我們家附近不是有口池塘嗎?算是紀念他的出生地。正好我前面翻了本古詩找名字,白居易的池上挺好的,講一個小娃兒自己撐船去採蓮,我就想我兒子以後也能那樣精怪活潑,你看他現在,連哭聲都這麼細。”

新手媽媽萬事緊張,新生兒就愛眯覺,有些小孩天性就不太哭,醒那麼一時半會兒,剛覺得餓了尿了煩了,大人們就伺候上去,他們也就微微哼兩聲算了。陳池就差不多那樣,一天到晚睡,配上他還沒長開的外形,如一團皺巴猴,可把他媽媽急壞了。

陳池爸爸瞅著小陳池,也想兒子能多點活力,於是,陳池就定了這個名,沒跟遲到沾上邊。

他媽媽對這得來不易的兒子在心底裡愛慘了,壓根兒不願學隔壁家的,給孩子起個“大毛小毛”這類通俗的小名,她上來就用“池兒”來逗自家孩子,一遍遍念,一遍遍抱著愛不釋手。

陳池媽媽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對,別小看文字的影響力,陳池自打正式定名為陳池,長到五六歲就對家附近的池塘起了興趣,夏天敢隨了大孩子,去池塘邊挖蚯蚓釣魚,不幾天就發展成坐岸邊脫了鞋,兩腿伸進水裡撲騰。等陳池外婆在某個黃昏喊他歸家時,家屬村裡遍地找,最後瞅見他的衣服堆在岸邊,一雙鞋擺在衣服邊,水面卻一個人影兒不見,當場就差點厥過去。

那事鬧得挺大,陳池外婆抖著聲音喊:“池伢子,池伢子。”池塘邊才繞半圈就嚎哭,哭兩聲慌里慌張去找人。青壯年在上班,家屬村裡的老人個個出動,一個六十五歲的大爺踢了鞋,下池塘去摸,老婆婆們有圍在池塘邊團團轉吆喝的、找長竹竿的、拉扯著陳池外婆的,還有四散開去清點村裡娃娃們的、發現自家小孩不在後也跟著狂亂的。

一直鬧到廠裡下班,合該炊煙裊裊圍桌吃飯的時候,工人們聞訊拔腿個個幫著找,陳池媽媽尖叫著狂奔向池塘,第一句就聽見她親孃攤坐在地上拍著大腿氣若游絲地說:“阿蓮啊,你放心,媽不活了。”陳池媽媽眼前一黑,人就要軟下來,幸虧旁邊有人扶住,猛掐她人中。

陳池爸爸那天要加班,來報訊的人沒敢把事情說得太嚴重,只含糊道:“你家娃不見了,正在找,你快去看看吧。”

陳池一向調皮,所以他爸爸雖然也急,但不是特別急,扔了工作出廠門,又碰到另一撥來報訊的,一聽陳池下河不見了,咯噔一下才真急,遠遠看到池塘邊烏壓壓一群人,心就緊了。

恰這時,有人大叫著跑來:“找到了,找到了,在隔壁村田裡。”

隔壁村是農戶人家,和工廠的家屬區捱得近,村裡也有幾家人家的子女進了廠裡上班的。逢年過節,好多大爺大媽直接在村口擺個攤,把家裡吃不完的蔬菜割下來,拿個籃子裝上老母雞,就賣給廠裡工人,漸漸就自發形成了一個小菜場,所以兩個村互相還挺熟絡的。

陳池爸爸掉頭就往隔壁村跑。

田坎上,陳池赤條條只穿一個小褲衩,正急急忙忙想摸回家,方才幾個大人遠遠照眼望到他們,大呼小叫:“哎,是不是他們?是嘞,是嘞。池伢子,做啥哩,你家大人急死了,還不回去?”他們還要奔過來揪人。

兩個一起玩的大孩子噌地從壟溝裡竄出去,說一句:“分頭跑。”他們就貓腰在壟上,藉著田裡稻穗的遮掩,找路逃了。

陳池那時人還小,腿腳沒大孩子利索,決斷上也沒長大後那麼幹脆。他捨不得他掏淤泥拔野草在溝裡一角好容易圍壩排水後摸出的兩隻通體透明的小蝦米。陳池顧不上淘洗自己的黑腳丫,用拉拉藤的葉子包住小蝦米,緊緊攥在手心,這才東張西望尋方向跑路。

拉拉藤是大孩子帶著他在池塘邊採的,莖葉毛澀澀極難下手。孩子們鬼精靈,早就想好了要利用這粗糙的葉片去溝裡捉泥鰍,瞅見泥鰍在土裡鑽,就拍拉拉藤葉子下去,比自己的手心要防滑。

陳池皮不糙,但心糙,他壓根兒不嫌棄拉拉藤葉子磨著自己的手,撒丫子慌不擇路,也不肯放棄裡頭的兩隻小蝦米。(未完待續。)

第096章 跪過搓衣板的娃

陳池爸爸到隔壁村就有人來指點:“娃在那,在那。”他終於在一片田頭髮現了跑得跟做賊似躲躲藏藏的陳池,火大得噌噌的。陳爸爸是廠裡工程設計部的製圖人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