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卻可以同時試行之。”
“還請殿下細說之,何謂同時施行?”看到趙凱似乎胸有成竹,丁建陽忍不住介面問道。
“首先,中策乃是在胡人大軍趕到晉陽城下之前儘量消耗敵軍的兵力,我等可以先施行此計,在胡人進軍路上盡力消耗他們的兵力。不過這種消耗卻不是簡單阻擋,本王以為,從雁門關到晉陽城這一路上,說起地利人和自然是我軍更為佔優。胡人大軍縱然兇悍,我等同樣可以依託地形和城池誓死堅守。”
頓了頓,趙凱接著道:“等到胡人大軍快要趕到晉陽之時,我軍再擺出一副決戰的樣子,然後與胡人大戰一場,又能夠消耗胡人一些兵力。到了此時,胡人三十萬大軍又能剩下多少?而我軍從涼州和冀州方面的援軍已經可以趕到此處了,到時候,我軍完全可以用決定的兵力優勢圍困晉陽城,如此一來自然可以施行上策了。”
其實此計只是給王志遠的謀劃又做了一些補充而已,簡單來講就是先施行中策,然後等到時機成熟再施行上策。
聽到趙凱一席話,王志遠同樣有些雙目發亮,不過略一沉思還是開口道:“殿下稍作修改雖然計策更為精妙,不過要想達到預期的目的卻有一點最為關鍵,那就是如何在胡人大軍到達晉陽城之前消耗足夠的兵力,如果我們於路設伏的計劃受阻,並不能在路上大量消耗掉胡人的兵力,這上策還是難以實施。”
雖然王志遠同樣想要將胡人一網打盡,不過此時卻沒有糊塗到為了報仇而將北方數百萬軍民拖入險境。
“此計的關鍵之處確實在於此處,不過諸位想過沒有?中策本來就是於路設伏,消耗掉一部分胡人的兵力,然後再據城死守。如此一來,就算是我們不能在路上消耗掉大量的胡人兵力,最壞的結果也只是回到中策而已,並沒有什麼損失,”
在座的諸位都是智力高深之輩,聽到趙凱這麼一解釋,果然盡皆明白過來,蘇泰更是點頭道:“不錯,本帥以為此計確實可行,諸位還有誰反對此計的,只管說出來我等接著商討。”
此時眾人皆已想清楚了,就算是趙凱此計最後不能施行,那也是回到中策上面罷了,既然成了大有可為,就算是不成也沒有什麼損失,這等計策自然沒有人願意反駁。所以聽到蘇泰提問,眾人盡皆搖頭,表示沒有反對意見。
“既如此,本帥這就速速傳令涼州和冀州方面的軍隊準備季節,至於幷州方面的軍務,仍有孫將軍去辦,只是每日需向本帥和殿下稟報一次具體的行軍情況。至於後勤方面的事務,仍由丁刺史既然掌管,韓先生與網參軍繼續隨軍參贊。”
蘇泰吩咐完畢,眾人立即開始行動起來。
趙凱看到王志遠似乎準備去軍營,略一思索還是開口道:“王參軍,能否跟本王一敘?”
“殿下有命,下官安能不從?”雖然心中已經猜到趙凱十有*是要拉攏自己,不過王志遠對於趙毅可沒什麼太多的瞭解,而且剛才趙凱等於說是換一種方法施行了自己的計劃,所以王志遠對於趙凱的邀請並不排斥,聽到趙凱想要跟自己談談,立時便應了下來。
雁門關以西,偏關。
胡人大軍攻破偏關雖然是內外夾擊,不過胡汗巴託仍舊留在雁門關,而是命萬戶格爾木率領軍隊配合四皇子格魯。
此時距離偏關陷落已經過去了三日,格魯正在帳中跟格爾木商議軍情。
胡人此番雖然來勢滔滔,不過內部卻並不是完全統一的,遠的不說,至少四皇子格魯跟大皇子達爾幹就不是一條心,只不過此時胡汗巴託還在雁門關坐鎮,所以兩人才沒有明面上的爭執。
雁門關破之後本來達爾幹是想領兵前來協助格魯進攻偏關的,不過巴託最後還是否決了達爾乾的提議。
其實胡汗心中同樣更傾向於讓各格魯接替自己的位置,所以這才否決了達爾乾的提議。之所以如此做,無非是偏關在內外夾擊之下根本就守不了多久,而巴託又不願意看到達爾幹繼續在軍中增加威望,所以這才派了跟格魯交好的格爾木領兵前來。
格魯雖然天資聰慧,而且作戰之時有勇有謀,不過年紀畢竟尚輕,並沒有參與過幾次草原大戰,而達爾幹比格魯大了十餘歲。從胡汗巴託掃平草原之時就一直跟隨在胡汗身邊,所經戰事大小几十仗,軍中威望比起格魯高了太多,所以巴託也是有意打壓達爾幹,然後再讓格魯出頭。
就在格魯跟格爾木坐著商議軍情之時,忽然有侍衛近來稟報道:“殿下,有一名漢人道士想要見您,正在帳外等候。”
大草原上醫療條件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