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兒及李花兒、李果兒。
馮二囡的婚期就定在秋收之前。
這是清河村的習俗,婚姻喜事總要放在秋收之前,而且越是大豐收的年份,那婚事就要操辦地極大才好。
不但是給新人討個好彩頭,也能顯得那娶妻嫁婦人家的重視,更有些祭祀慶豐收的意思。
今年天氣雖然熱些,但全年都風調雨順的,清水河和奉山都沒有鬧脾氣,地裡的莊稼長勢也甚好。
所以清河村的人,都已經眉開眼笑地,只等迎來一次大豐收了。
天公年景如此作美,馮二囡作為待嫁的媳婦,也能預料到自己婚事的熱鬧,心情自然是好極了,說話的時候,比之往日還要更神采飛揚些。
此刻,馮二囡結絡子、劉杏花在繡個帕子、張玉兒一會兒看看這兒,又一會兒看看那二,不得半分安靜,最後還李果兒拉著她,坐在一邊給她背書聽。
李果兒生性聰明,李花兒之前買的兩本書,如今她已經背了大半,馮二囡都在笑,說李果兒倒成了秀才。
李花兒低著頭,努力地雕著她的屏風,心中也尋思著,覺得該再買兩本書了,卻有些拿不定主意該買哪本,不免有些走神。
李果兒背到一半,張玉兒突然記起家中新採了山核桃,忙跑回家,要端來吃。
馮二囡一邊打著絡子,一邊對身邊的劉杏花道:“聽我爹說,咱們縣裡淨街的人都比以前多了好些,恨不能連個塵土都不留下呢。”
這個劉杏花,就是那個要和孫三賢結親的劉杏花。
劉杏花今年十四歲,比孫三賢大一些,人長得秀氣,小臉小鼻子小嘴巴的,眼睛是上挑的鳳目,就是繡東西的時候,有些拿腔拿調的,小指也要翹得高高的。
“可不是呢?陶家和吳家都有船,這幾日漆新漆、補船板的,那貨物都壓在碼頭,好些日子沒送出去呢。”劉杏花放下手中的針線,忙笑道。
張玉兒抬著核桃簍子從外面進來,聽見這話,忙問:“耽誤了這些日子,是不是要賠錢了?”
劉杏花一貫最愛別人問自己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