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還請萬歲考查。”

“好吧。”趙匡胤點了點頭,“明日辰時,由鄭王千歲和趙老丞相在小教場主考潘仁美。鄭王側重武功,趙相審試文采。然後再把結果稟明朕躬,按其成績,酌情封賞。”

“遵旨。”鄭王和趙普雙雙領命。

鄭王名叫鄭印,正式封誥為汝南王。他的父親叫鄭子明,油匠出身,乃趙匡胤磕頭的拜弟。當年,柴榮、趙匡胤、鄭子明兄弟三人攻打天下時,曾在開封府大相國寺立下盟約:不得江山則罷,若得江山三人輪流坐。後來果然得了江山,三個人都沒坐殿,卻讓郭威當了皇帝。郭威死後,傳位柴榮,柴榮死時.按照相國寺的盟約,本應傳位趙匡胤。可是柴榮卻違背誓言.將皇位傳給了年幼的太子柴宗訓。當時正是五代十國,天下混亂。柴宗訓剛剛七歲,靠他治理江山,必有亡國之優。為此,大軍師苗光義、副丞相趙普、三王爺鄭子明等大臣與趙匡胤商量,決定陳橋兵變,**後周,建立宋朝。為了斬草除根,很多大臣主張殺死柴宗訓,趙匡胤終究不忍。他傳下聖旨:加封柴宗訓為雲南王,遠離京師。由於這位雲南王年齡太小,又加封柴榮的胞弟、柴宗訓的親二叔柴華為攝政侯,輔佐侄兒柴宗訓坐鎮昆明。當時,攝政侯柴華也只有二十歲。雖說年輕,卻深明大義。在他看來,趙匡胤滅周建宋是正確的。這樣可使天下太平,黎民百姓免於水火。如果讓侄兒即位,天下不服,勢必又有幾場徵殺。就這樣,柴華保著年幼的侄兒,高高興興奔往雲南去了。

由於趙匡胤得的是柴家江山,他和柴榮又是生死弟兄,雖然重封了先帝遺孤柴宗訓,心中仍不安寧,唯恐天下人罵他不仁不義。朝中的護國大軍師苗光義看出他的心事,便含笑勸道:“萬歲,您也過於仁慈了。歷代社稷之爭,哪有不流血的?別說是盟兄弟,即便親手足,大殺大砍也數不勝數。更何況您還力排眾議,不殺柴宗訓,反而封他為雲南王,選樣大度的君主,翻爛史書,能找出幾個?”

皇上被苗光義捧得很高興:“大軍師,照你這麼說,朕之作為,民心所向嗎?”

“當然,誰不讚您是一代英主。”

“好!”趙匡胤趁熱打鐵,為了進一步收買人心,他決定再重封鄭子明。目的是讓人們看看,我對同生共死的盟兄弟絕不忘懷。第二天早朝,傳下聖旨:加封三弟鄭子明為汝南王,並且兼理京師九門提督、紫袍太尉。一人三職,文武雙街,這是不得了的殊榮。

鄭子明是個實惠人。皇上對他選樣重用,他只有盡心保國,報救皇恩。為此,他可就忙不過來了。文也抓、武也管,一時,權傾滿朝。

任何一代皇帝,都把皇權看得極重。趙匡胤一見三弟鄭子明極高震主,他又後悔起來。不由得又想起大相國寺的盟約:江山輪流坐。大哥柴榮已死,我已入主大統。將來我死以後,三弟鄭子明的威脅太大。老趙家的天下讓給姓鄭的,實在不甘心。得了,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三弟呀三弟,我對不起你了。趙匡胤主意拿定,藉著八月十五賜宴之機,假裝“耍灑瘋”,把個鄭子明推出去斬了。當時,滿朝文武都來求情,唯獨大軍師苗光義看破天機,不言不語。第二天,趙匡胤又假裝醒酒,痛哭三弟,並責徑滿朝文武為什么不阻攔自己。滿朝文武面面相覷,不敢說話。又是苗光義唯獨奏道:“萬歲,大家都講情了,只是我沒說話。您若怪罪就怪罪我一個人吧。”

“嗯?你為什麼不說話?”

“我說話,三王也是死,不說話,三王也是死,何必多此一舉呢!”

“哼,你……”趙匡胤臉色一變,“來呀,將苗光義轟出午門,永不再用!”

這段書被後人稱作“酒醉殺了鄭三弟,酒醒攆了苗先生”。其實,都是趙匡胤玩弄權術。

鄭子明的王妃叫陶三春,性情剛烈。聞知丈夫無辜被殺,便帶著十六歲的兒子鄭印大鬧金鑾殿。趙匡胤自知理虧,百般安慰三王妃。同時加封十六歲的鄭印子擎父職,仍任汝南王。三王妃心裡明白:江山是人家的,皇上的權勢無邊無際,君叫臣死,不死則不忠,跟他能說出什麼理來?只好忍氣吞生,迴歸王府。趙匡胤又傳聖旨,大辦喪事,親自弔孝,這事才算平息下來。

鄭印十六歲列居王位,除了祖蔭,他本人也根有才幹。尤其是武功,跨下烏錐馬、掌中鑌鐵槍,堪稱萬夫不擋之勇。皇帝對他很是器重,今日才命他和老丞相趙普共試潘仁美。

書歸正傳。小教場座落在城西,佔地面積雖然不大,卻富貴堂皇。這裡是皇族騎射演武的地方,設施十分完善。清晨,教場都司便將一切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