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能挺幾天——或許也是感覺到了生存的壓力,急病亂投醫的混混三人組才與何駿混到了一起。
何駿一屁股坐到細木工板上,抹了把汗說:“你們先回去吃飯吧,吃完再下來幫我。”
豆子和良子也不客氣,答應一起就出了門。
何駿把車載充氣泵拿到玄關,和蓄電池放在一起研究了一番,卻沒搞清楚該怎麼把氣泵和電池連線到一起,擔心亂搞有可能弄壞氣泵,只能耐心地再等一會。
還好彆扭沒讓他等太久,大概七八分鐘之後,就敲響了901的門。
何駿還以為混混三人組一齊下來了,沒想到開啟門之後,只有彆扭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門外。
“怎麼只有你自己?”何駿好奇地問。
“我吃飯快,先吃完了。”彆扭走進屋子,一眼看到了地上的蓄電池和充氣泵。
何駿雙手一攤:“這東西我是不會弄,全靠你了。”他一句話就把所有的工作全部交給彆扭這個半吊子。
不過話說回來,半吊子,總比外行要強一些不是!
。。。
49 手工利器
儘管彆扭找到的並不是車載逆變器,但是就跟他預料的一樣,把氣釘槍裝到氣泵上之後,確實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全文字閱讀】︾樂︾文︾小︾說|
只是木工氣泵有個壓力罐,能夠儲存一部分壓縮空氣,什麼時候氣壓不足什麼時候開啟就行,而車載氣泵完全沒有這樣的功能,使用的時候必須一直開啟。
不過這一點點缺憾一點也不影響使用,可惜木工電鋸接到電瓶上之後屁用也沒有,讓何駿失望得不得了。
不過找不到逆變器誰也沒辦法,氣釘槍能用,總比守著一堆工具,卻一樣也用不上強得多。
從這一天開始,何駿與混混三人組除去吃飯睡覺之外,一心撲在製作弩弓的試驗之上。
有了901家裡準備的裝修材料,弩身不再用砸壞的椅子,而是利用現成的木方。
沒有適合製作弩臂的材料,何駿找到劉大爺,拆了他家的皮筋椅。
沒本事在木方上摳出一條筆直的箭道,就把兩塊筆直的薄木板釘到木方上,把中間的缺口當作箭道。
兩沒有適合的箭桿,就把幾根筷子頭尾相接地用透明膠帶連在一起。
沒有箭頭,就把筷子磨尖再用火燒一下,或者在筷子頭上綁一根鋼釘;望山就是用氣釘槍釘在弩身尾部的兩塊木頭。
準星是一支釘在弩身上的釘子頭,箭羽乾脆就是破開了筷子夾上一張三角形的厚紙片。
總而言之,在保證能把箭順利射出去的前提下,能頂就頂能替就替,至於最後的成品究竟還能不能叫做弩,壓根兒就不在何駿等人的考慮之中。
四個人經歷了十幾次失敗,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才鼓搗出第一具能夠發射的弩弓,又用了一天的時間儘可能地進行改進。
改進主要是兩方面,一是試驗皮筋長度與弩身長度之間的最佳比例,避免出現發射乏力或者損傷皮筋的現象;二是在弩頭上釘個巴掌長的橫木條,看起來有點像弩臂,實際上只是代替腳蹬,為了用腳踩著方便上弦。
前後用了三天半的時間,才搞出了一具接近實用的弩,最終的成品怎麼看都不像是弩,反倒像個裝在弩身上的大號彈弓。
甭管怎麼說,東西是做出來了,幾個人立即興沖沖地跑到了天台上試弩,為了精確測定弩的射程,豆子還從家裡找來了一個飛鏢靶當作目標。
何駿當仁不讓地充當試弩的人選,踩著弩頭上的橫木,拉緊了鬆鬆垮垮的皮筋,沒怎麼費用就掛到了弩尾的凹槽裡。
彆扭趕緊遞上一支用兩根筷子做成的箭,何駿端起努力了三天的成果,將箭壓在規格差了不少的箭道上,想著大學軍訓時射擊的要領,瞄準了十多米外的靶子。
弩弓的下方沒有弩機,必須用手指壓下弩身上方的小木條,根本就不能像打槍那樣瞄準,何駿試了幾個姿勢,覺得用左手託弩前部,右手託弩尾,食指壓發的姿勢最合適。
製作的時候已經考慮到手指壓發有可能擋住望山,因而弩身上的望山不在正中央,而是偏向左側。
這個辦法不是四個人裡的任何一個想出來的,而是何駿仿照捷克式輕機槍的表尺位置山寨而成。
何駿說捷克式機槍的時候,混混三人組硬是沒一個知道是什麼東西,直到他解釋說是抗戰電影電視裡那種彈匣在上面的機槍,混混三人組才一齊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