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槍的林凱兩眼放光,走進碉堡想看個清楚,沒想到只走了一步,腳底下就嘩啦啦趟開滿地的彈殼。
兩個人同時愣住,這什麼情況?
雖然還不知道這地方到底屬於哪個時代,但科技水平高於二十三世紀卻是不爭的事實,可是二十三世紀的人類已經開始淘汰火藥武器,那支機槍的槍管又粗又長,一看就是電磁武器的風格,地上的彈殼又是哪兒來的?
林凱掃視一週,隨手抽出一具骸骨懷抱的步槍,用力抖了抖甩掉槍上的骨頭,上上下下地仔細打量這支槍。??。??‘c?o?m?
這一看瞅出了門道,這支槍是彈匣卡在槍托上的無託結構,但比有託步槍還要長出一點。拉機柄和拋殼窗在槍托上方,但最奇怪的是,彈匣後面有個長條形的電池盒!
這東西林凱太熟悉了,就是電磁步槍上的裝白電池的地方。手指一按,果然跳出一塊標準尺寸的白電池。
可電磁步槍根本不用上膛也沒必要拋殼,上面那兩個東西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林凱直接把槍遞給何駿:“駿哥,你看這槍。”
或許是這裡的環境比較乾燥,何駿接過來擺弄幾下便成功把槍拆開。居然從拳頭粗的電磁加管裡抽出一根手指粗的槍管!
“我去,電磁火藥雙加?”何駿立即明白這東西的原理。
林凱恍然大悟,又撿起一支欣喜地擺弄個不停。?。??‘c?o?m
雖然他缺乏理論知識,但對槍械的原理卻精通得很。
電磁步槍的一大弊端,就是槍膛裡的子彈必須從零開始加,槍彈的加度則直接決定出膛度,影響槍彈的最終威力!
想獲得更高的初,就必須加長槍管。
但槍管不是說加就能加的,更長的槍管確實能帶來更高的初,可較長的槍管會帶來一系列的實際問題。
比如槍械加長後攜帶麻煩、槍管的製造工藝需要改進、可靠性如何保證、保養更加困難、就連耗電量都會因為槍管加長而劇增。
因此槍管不是說加就加。必須在武器威力、全槍長度、可靠性、保養性和耗電量等因素之間取得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平衡點,其中可靠性尤其重要,哪怕犧牲其它方面的效能,也要優先保證武器安全可靠。
也就是說,軍用槍械並不是最好的武器,而是一種妥協的產物。
二十三世紀是電磁武器剛剛開始步入實用化的階段,武器界對電磁武器是否可以代替傳統武器的爭執從未平息,他們倆之前拿到的電磁步槍,就是一種小範圍裝備的試用型武器。
以何駿個人的使用體會而言,這種電磁步槍確實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槍彈入膛後必須一直通電,保證槍彈懸浮於槍膛之中;再比如後坐力過強,不穿動力裝甲不能使用。
而眼下這支槍,就是傳統槍械與電磁武器的結合體。簡單點說,就是在一支火藥步槍的槍管外套上一層電磁加管!
如此一來,開槍時子彈就不必忍受電磁加的初弊端,透過火藥燃氣與電磁加的雙重作用,提高子彈的出膛度,大幅度提高武器威力。
何駿吃不準這支槍的子彈出膛度是多少。但絕對不會低於五倍音,線膛步槍根本無法承受高子彈對膛線的磨損,因此他判斷這種槍必然使用滑膛技術,而且用的子彈很可能是有尾翼的飛鏢形。
可惜槍裡一枚子彈也沒剩下,他根本就沒法證實自己的猜測。
在二十三世紀的時候,曾經聽說過這種設計,但也只是聽說過而已,沒想到今天見到了實物。
使用簡體字、白電池加成建制裝備的概念步槍,何駿基本可以確定,這個時代應該是二十三世紀後的某個時間段,就是具體多少年不好判斷。
想到這裡,何駿抬頭問道:“老林,想不想出去瞅瞅?”
“出去?去哪兒?”林凱一愣。
何駿指指頭頂:“當然是地面上。”
“開玩笑吧你?”林凱腳掌在地上踢了一下,一堆彈殼嘩啦啦地滾做一堆,“上邊可不一定太平!”
“我很認真。”何駿說,“走,回去!”
“啊?”林凱的腦子跟不上何駿的思路,“不是出去麼?怎麼又改回去了?”
“咱們總不能空著手出去吧?”何駿頭也不回地說。
兩個多小時之後,疲憊不堪的兩個人總算返回小區,進入防護區後二話不說,以最快的度脫掉動力裝甲,立馬就是一頓胡吃海塞。
等兩人水足飯飽,說起還要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