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我打電話給哥哥,”孫智恩說,“我覺得,他是大學生,思想應該開闊一些,沒想到他和父母一樣,沒等把事情說清楚他就說了一大堆喪氣的話——‘不行啊,不能冒這個險啊,萬一虧了這輩子就毀了……’”

11 人,這一輩子總要拼一次(2)

同樣一件事情,在窮人看到的是風險,富人看到的是機會。那些沒辦法發財的人整天都在抱怨沒機會、沒機會,而事實上他們並不是沒有機會,只是因為他們害怕失敗錯過了機會而已。反觀那些發大財的人,有哪個不是發現機會拼命捕捉的人?!

孫智恩沒有受到家人的干擾,她四處託人找關係借高利貸,終於籌夠了定金。

“當時我都不敢和家人說我借了高利貸,如果他們知道了我欠了十幾萬的債,恐怕我沒被壓力壓倒他們就先倒下了。”孫智恩說。

孫智恩沒有把接手珠寶、首飾店的事情告訴家人,她一個人頂著鉅額債務的壓力開始了人生第一次創業。

一個高中沒畢業的17歲女孩,在19歲的時候她所經營的事業年純利潤就達到了70多萬元,20歲的時候就住進了別墅、開上了寶馬。這一切都源於她的一個大膽的決定,一種敢於拼搏的精神。“無論男人、女人,有能力、沒能力的人,有知識、沒知識的人,這一輩子總要拼一次,這樣才不枉此生!”孫智恩說。

其實很多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靠著一股拼勁兒和一種魄力才發家的,就拿馬雲來說吧,馬雲在最初創業的時候身無分文,沒有一點兒創業經驗,只做過英語老師的他是那麼的自信,是那麼的有魄力,他光給阿里巴巴註冊商標就用了一萬美元,這在當時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但事實證明,馬雲成功了,他並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頭腦發熱、做事不考慮後果,他是有獲取成功的魄力,有贏取成功的決心。

還有我們都非常熟悉的年輕億萬富翁廖鎮漢。1995年,在澳大利亞讀完大學,準備攻讀碩士的廖鎮漢,被擔任三橋集團董事長的父親廖偉志召回臺灣,讓他負責微風廣場開發工程。當時,年僅24歲的他就挑戰一個投資50億元的購物商場,同行們都說他是“小孩開大車”,大家都等著看他的笑話。但廖鎮漢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敢幹,只要有決心,小孩同樣能把大車開得很好。廖鎮漢不僅沒有失敗,最後他不但塑造了臺灣百貨業的新風貌,也經歷了人生的重要歷練。

所以說,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功,能不能賺大錢一定和他的魄力有關,膽小怕事、猥瑣之人只能跟著別人後面跑,眼看著別人賺錢就只會抱怨,結果只能是越來越窮。

還是那句話:“不敢冒險就是最大的冒險。”如果你真的想發大財,請先拿出你的魄力,拿出你敢於拼搏的精神!

12 人,這一輩子總要全力以赴一次

從現在開始,請不要抱怨自己的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那是因為你付出的還不夠。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聲音:我真的很努力了,但是運氣不好,我沒能成功;我真的非常用心了,但我的能力有限,我沒法勝任這份工作;我幾乎每天都在努力做事,上帝真是瞎了眼,居然不讓我這種人發財!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在盡全力幹事,但是他們真的全力以赴了嗎?答案是NO。很多人認為多加幾個班、多看幾本書、多見幾個客戶就算是全力以赴了,至於到最後失敗了那是運氣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在這裡我要對大家說:“如果一個人真正做到全力以赴,那麼這世界上就沒有他完成不了的事,沒有他賺不到的錢!”

高中沒畢業的王冰來到城市裡尋求發展,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成就一番事業。

沒有學歷,沒有技能,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站穩腳跟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思來想去就在一個居民樓下的巷子裡找了一家門面,做起了糧油生意。由於門面的位置偏僻,很多人根本就注意不到他的店,王冰就起早貪黑推著一輛二手三輪車,拉著大米走街串巷地吆喝開來。高亢的吆喝聲喊破了嗓子,天天累得骨頭都散了架,生意卻慘淡得很。一段時間下來錢沒賺到,人卻累得瘦了不少。

11 人,這一輩子總要拼一次(3)

第一步走得如此艱難,費盡心思卻看不到一點回報,王冰有些氣餒,甚至還想過要放棄。

王冰的父親是個非常樸實的人,得知兒子遇到了困難,就打電話對王冰說:“兒子,做任何事都需要堅持,我們本身能力就有限,如果不拿出百分百的努力去做事,是不可能成功的。”

父親的話深深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