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9部分

況後來,他老人家居然還在日本當了整整兩年的宿舍管理員……

在想想看後來的開國太祖。當年好像也曾經在北大當過一段時間的圖書館管理員吧……

這尼瑪?難不成說這圖書館管理員,又或者宿舍管理員,真的是一個能幫人飛黃騰達的工作?

後世的五大流氓之一的兩個開國元勳,在自己事業的起步之初,居然都是幹這個的?

要不自己回去,也找個什麼管理員的工作來乾乾?

金沐晨感覺自己的腦子非常亂,而方伯這時候則是繼續給他講解這方端硯的來歷。

“後來在1978年,太宗即將啟程前往日本,進行自己的第一次破冰之旅,當時就曾經一度頭疼。應該送給日本人什麼樣的見面禮。後來有人提出,當時日本的文化氛圍很是濃厚。很多老一輩的日本人都很喜歡中國的書法,於是太宗就讓人在粵東製作了八方端硯,並且在上面刻上了當年先總理,東渡扶桑時候創作的詩詞。後來在抵達日本之後,在和日本當時的首相福田糾夫會面的時候,就把其中一方硯臺送給了福田糾夫。後來其他的七付端硯,也分別送給了當時日本的親中友好人士,那些人裡面,有的是日本的商界大亨,還有的是民間人士。想必這幅硯臺,應該是那田中的祖父,從當年的某個獲贈硯臺的民間人士手裡收來的。在當年太宗,把端硯當做國禮送給日本人之後,日本國內迅速就興起了一股收藏,端硯的熱潮。這也是後來,廣交會上,只要有端硯亮相,就有日本人大肆到國內掃貨的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不過最近二十年來,這股端硯熱潮在日本國內可是淡化了不少,新一代的年輕人可沒幾個喜歡書法的,這也是你今天為什麼能夠撿這麼一個天大便宜的主要原因。”

方伯這麼一番解釋,金沐晨這才明白手裡這方端硯的來歷。

尼瑪,這麼說來,這方端硯的來頭還真是不小啊,當年太宗陛下,送給日本人的國禮,一共才八福,現在居然自己搞來了一方,這可真不是用普通的運氣能夠形容的。

哪怕現在端硯,在日本已經不在是受人歡迎的文玩古董了,可是被作為國禮的端硯,還是會有很多日本人趨之若鶩的吧。

日本人都沒有的東西,現在老子手裡居然又一塊,這感覺別提有多爽了。

而這時候金沐晨在看手裡這方端硯的眼神,已經和以前是大不相同了,最起碼和之前是不一樣了,床面上還有十幾塊端硯,可是那幾塊端硯和自己手裡這塊,已經明顯沒法比了。

自己手裡這塊,因為有著國禮的加成,那身價肯定是和其他的端硯大不相同的,雖然不是古代名人用過的,但畢竟也是當年太宗親手送出去的東西,那它的歷史價值,可就不能和普通的端硯混為一談了。

在看看方伯面前的另外兩塊端硯,金沐晨不由得眉頭一皺,這兩塊端硯又是什麼來頭?

方伯把它們從那十幾塊端硯當中劃拉出來,總不會是平白無故的吧?

以他對這老頭的瞭解,方伯這樣做肯定是有原因的,方伯也留意到了他的眼神,然後看了看自己面前的這兩方硯臺,把他們都推到金沐晨的面前:“這兩方硯臺,你在好好看看。”

金沐晨放下手裡那隻國禮硯臺,又把這兩塊硯臺拿到眼前,仔細的打量起來。

之前金沐晨收購這些硯臺的時候,光顧著心頭暗喜了,只是判斷了一下這些硯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端硯,至於這些硯臺的造型,工藝什麼的,還真沒來得及仔細看。

這時候把方伯推過來這兩隻硯臺,拿到手裡一看,還真是發覺出這兩隻硯臺,和其他那十幾塊端硯的不同之處。

這兩方硯臺,一隻造型奇特,這方硯臺是以青花雙耳花瓶為地板,做的型。

上窄下寬,雕刻的惟妙惟肖,在瓶頸出還雕刻著一幅字帖,仔細看能看得出是臨摹的王羲之的《平安帖》,能夠在瓶頸這樣狹窄的地方,刻下這樣的字帖,足見製作者的雕刻工藝。

花瓶下面最寬的地方,被做成了研磨的磨盤,在兩邊還都有仿青花彩繪的雕文,光是看著雕刻的工藝,就足以讓人愛不釋手了。

而在那瓶頸的字帖的下面,還能看到一個花刻雕發的‘李’字,想必這應該就是作者的留名了吧。

這方端硯,可以說是巧奪天工製作,金沐晨看了是非常的喜歡。

雖然他對石雕是個十足的外行,可也看出來這幅端硯邊上的花紋雕刻是頗見功底,非常講究因材施藝,也就是說作者在雕刻的時候,是按照石材的天然紋理,來順勢雕刻,非常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