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年剛開始文學閱讀,便把興趣投向了科幻文學;更多想在文學上一試身手的青少年一開始便從科幻小說創作起步,而且進步神速,這樣一種現象,很難完全歸功於歐風美雨的吹沐。在我更願意看成是,幻想傳統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以一種新的姿態的復甦與重建所以,這種“變身”是值得學界重視的,也是值得我們為之歡呼的。

為一套域外的科幻小說叢書中文版寫序,卻談的是中國文學中幻想傳統的復甦與重建,也許,讀者,甚至叢書的編輯會責我文不對題。但我想,我們所以譯介這些作品,並計蜘l把這樣一項現在椎進得還比較艱難的工作長期進行下去,其目的,是想了解幻想性的文學在另外一些文化中,是怎樣一種面貌,達到了怎樣的標高。恢復並重建我們的幻想傳統,不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接續。而是具有全新時代特徵的大幅進步。特別是考慮到,這八傳統曾經有過相當長時期的中斷與遺忘,那麼,引進這樣的他山之石,以資借鑑,以資開闊我們的視野,就是一件有特別意義的事情了。文學之河上束縛自由想像的堤壩有時實在是太堅固了,要衝決這樣頑固的存在,有時需要引進另外一股有活力的水流,與堤壩之內渴望自由的力量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

因此,這套叢書的出版,有著一種特別的意義它提醒我們,中國文學幻想傳統的重建,除了縱向的接續,還有大量的橫向的比較,只有站在與世界對話的意義上,這種重建才是一種真正的重建。

導讀羅伯特·謝克裡和他的《幽靈丘號》

姚海軍

羅伯特·謝克裡是一位公認的以絕妙想像和幽默文風著稱的老牌科幻作家,不僅在美固有很高的聲望,在世界其它國家也大受歡迎,人們稱其“在短篇上的成就無人能出其右,表現出一種不可思議的才華”。更有評論家精闢地將他的短篇小說比喻成“一張通往有著奇異邏輯的想像世界的單程車票”。在我國,由於《科幻世界》陸續刊發了他的多篇佳作,謝屯裡也因此成為最受讀者喜愛的外國科幻作家之一。

羅伯特·謝克裡,192H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高中畢業後進八美國陸軍到朝鮮服役,回國後就讀於組約大學,畢業後不久開始向科幻雜誌投稿。很快《想像科幻雜誌》愛表了他的第一篇科幻小說《最後的考試》(FinalExamination,1952),隨即他的那些以輕鬆奇巧取勝的小說開始出現在各種各祥的流行刊物,甚至《紳士》《花花公子》這樣的刊物上。

最初,謝克裡寫的大多是普通小說,後來受當時正在形成熱潮的科幻小說刺激,認識到科幻小說很合他的胃口,於是走上科幻小說作家的道路。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謝克裡的才華在科幻小說中得到了更為生動活潑的表現。

謝克裡一出場,便與弗雷德裡克·布朗以及雷·佈雷德伯裡並列成為個性鮮明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所具有的高度諷刺性和包容在自由奔放的幻想中的對文明的批判,不僅在科幻小說界,就是在主流文學界也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50年代是謝克裡作為科幻作家的輝煌時期。他在短短的數年間如火山噴友般為各種不同的雜誌創作了一百多個短篇,這些作品中表現出的敏捷、機智與詼諧,特飄符合當時的重要抖幻雜誌《銀河》,因而謝克裡那時的很多作品都發表在《銀河》上,而發表在《銀河》以及《花花公子》和《紳士》上的這些作品大都是謝克裡的一流之作,

作為著名科幻作家,謝克裡的主要成就表現在短篇小說上,以他的第一個短篇集《人手難及》(UntouchedbyHumanHands,1954)為始,《宇宙市民》(Citizeninspace,l965)、《到地球去取經》(PilgrimagetoEarth,1957)、《思想,沒有約束》(NotiOnS:Unlimited,1960)、《無窮的蹬藏》(StoreofInfinity,1960l和《空間的殘片》(ShardsOfSpace,1962)等一系列短篇集陸續出版,進一步奠定了謝克裡的名家地位。

或許稿酬的高低可以說明謝克裡在50年代的風光。他的故事一般都可以賣到每單詞4美分。這個標準是當時的多數科幻作家所企望不及的。短篇小說創作所獲得的收益使得謝克裡住進了新紐約西村每月65美元租金的漂亮住宅。

從1959年起,謝克裡開始轉向長篇創作,先後出版了一些結合了滑稽情節、哲學思索與諷刺特色的長篇小說:其代表是《長生不老公司》(Immlort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