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一曰:簡精銳。竊見首領既降,部曲漸多,概遣恐鼓舞非宜;全留又芻慄難給。莫若十中選一,千中選百,擇其超乘,按名補伍,仍付彼渠帥,自為部署,其餘悉為安置歸農,府帳可壯軍實,彼亦不憂枵腹。

一曰:訊號令。竊見刀筆之吏,不暇遠慮,降人歸鄉,或挾其仇,或利其有,今日赦條不能行於郡縣者,比比皆是,民誠畏死,不免求生。莫若嚴告且戒,間行破格###一二事,示吾徙木,杜彼傷弓,庶使毛織櫛疏之徒,不以文法撓我撫問。

一曰:責屯種。竊見降人無以為生,雖與其進,難保其往,昔以招降為盜賊退步,今日又以盜賊為招降逋藪,輾轉滋蔓,底定載期。今如曹濮莘範之間,無主遺田,盈千累萬。莫若責彼邑長,薄記姓名,勸耕桑,捐稅役,量口授畝,仍以墾田之多寡,定邑上下,則是人無餘時,官無棄地。無餘時,則亂心息;無棄地,則生業饒;庶幾賣劍之後,不滋隱憂。

以上剿撫十議,自相表裡,亦有後先,剿能使見為盜者,必亡。不能使未有盜者,不起。撫可行於群盜未撫之時,不可恃於群盜既撫之後。殺運不除,水火可憫。

明公任兼將相,所願深圖本計,救濟蒼生,某且得歌詩以述太平,幸甚。

(《侯方域上三省督撫(張存仁)剿撫議》)

在《剿撫十議》的原則指導下,張存仁展犬馬之力,掘河燒林,殺人焚屋,苦幹了幾年,最終才把山東的榆園軍鎮壓下去。

以殺人如麻,流血灌地的代價,漢奸們把自己的紅頂子染得紅而又紅。

至於那位“戲劇”人物侯方域(字朝宗),也該表一表。這位貴公子世家子弟,其祖乃明朝太常卿,其父戶部尚書。他自小隨父仕宦京師,深習朝中諸事,對“小人君子門戶之見”尤為熟悉。明朝滅亡前,阮大鋮在南京招搖演戲,送上優伶班子往侯方域家中讀《燕子箋》。侯公子擊節歎賞。譽之不已。阮大鋮家僕伺立一邊,奔告阮大鬍子。阮大鋮大喜,自以為可以憑新曲美劇博歡侯公子諸人。殊不料,曲終歌散,侯方域抗論天下事,極口肆罵阮大鋮為閹黨奴徒,與吳應箕等人抵掌大笑,斥罵不已。由此,阮大鋮恨極這些公子哥兒。

侯方域與阮大鋮無私怨,他之所以這樣做,乃受俠妓李香君之勸,讓他不要受阮大鋮之諂而墮家世清望。弘光帝得立後,阮大鋮掌政南京,尋仇於侯方域。這小夥子跑得快,連夜出城渡江,往依高傑得免。

日後,清軍佔南京,侯方域投降。回到河南老家。這位雄視一世的古文名家一直才不得展,只能侍父作文,屢次想明經及第報效新朝,但運氣不好,青衫落第,無由進京為“大清”獻力。

即使他為張存仁獻上《剿撫十議》,計議得行,人未堪用。不久,他又後悔自己失節明朝,悒悒成疾,得病而死,時年才三十七歲。

翩翩佳公子,竟為濁世塵!

南明的北風(3)

孤注一擲爭意氣——姜瓖的大同“反正”

姜瓖此人,應該是也明末清初的典型人物。一生如牆頭草,左右搖擺不定。

明朝,對姜氏不薄。姜家一門兄弟濟濟,其中三個皆是明軍高階將領。姜瓖之兄姜讓,陝西榆林總兵;姜瓖本人,大同總兵;姜瓖之弟姜瑄,山西陽和副總兵。軍侯世家,一門三將,應該盡忠報國才對,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對明朝大大的不忠。

當初,李自成洶洶而來,見明朝天下大勢已去,姜氏兄弟中的姜讓首先在陝西向李自成投降。為表“忠心”,他潛至大同,為大順軍向弟弟勸降。哥倆一拍既和,但大同還有一個文官“政委”——巡撫衛景瑗。他一心事明,忠心不貳。姜瓖於是四處放風,散佈說衛景瑗是李自成米脂老鄉,一直想降賊,同時他把自己打扮成忠明的義士。

人心向背之下,大同守衛極盡歸姜瓖。他不敢怠慢,立即大開城門迎降李自成。

大同堅城如此易得,深出李自成都市意料,他不喜反氣,責罵姜瓖說:“朝廷以如此要害重鎮委付於你,為什麼你連抵抗都不做,立即投降?”怒惱之下,李自成撥劍要殺面前這個降將。多虧大順的“制將軍”張天琳勸說,好歹讓闖王收起怒氣,依舊以姜瓖留守大同,並留張天琳為主將,率少部分大順軍監軍。

明朝的大同巡撫衛景瑗,雖為文臣,錚錚鐵漢,任憑老鄉李自成低聲下氣相勸,就是不降。最後,李自成嘆氣:“衛先生既然不歸於我,我也不殺你,送你回老家養老吧。”衛景瑗趁看守的人鬆懈,上吊自殺,明白無誤地為大明死節。由此,更反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