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子這些年在華北這塊兒地方真是越發的捉襟見肘起來,最初的運輸隊還有汽車、各種運糧的機械,隨行的軍官或是騎著高頭大馬,或是舒舒服服的坐在自己的專用轎車上,一路開道前行,可隨著戰線的延長,持久戰拉開之後,鬼子的物資慢慢就跟不上了。
再加上中華大地山路的崎嶇,小鬼子開始使用騾馬拉車,騾馬自然是從老百姓手裡搶來的,搶不到騾子和馬的時候,鬼子乾脆親自上陣,人力拉車。
史文才從望遠鏡裡注意到,這是一支機械化程度十分原始的運輸隊,十幾輛馬車拉著糧食,除了最前面六匹拉車的馬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人力拉車,拉車的都是偽軍,反正在鬼子眼裡,偽軍和牲畜是沒有什麼太大區別的,若是非要找出一些區別,無非是偽軍比騾馬還要聽話,可以更容易地進行驅使。
史文才最先偵查的是這支日軍中隊的裝備情況。
六挺輕機槍,六具擲彈筒,外加上一百多支步槍,彈藥、手雷另算,除了一箇中隊的日軍之外,還有一支偽軍部隊。
按說這樣一支部隊的裝備情況雖然不如日軍標準的步兵中隊優良,也絕不應該差上太遠。
可現在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明一個問題:
一方面是日軍的武器供應開始後繼不足,另一方面大概是日軍覺得,向河源縣城運送糧食的路上,既然有了之前那麼多次成功的經歷,再加上情報系統收集的情況,周圍一帶並沒有大規模的抗日武裝力量,自然也就不用大費周章地給運輸隊配備太多的裝備了。
日軍的“先見之明”令人感慨,拿著望遠鏡,將整個日軍運輸中隊的裝備情況全部記在心底的史文才在心底嘆了口氣,看來這一次除了這批糧食,裝備上是撈不到多少油水兒了。
原來拿著望遠鏡偵察情況的史文才並不是在擔心鬼子的裝備精良,他只是純粹的想看看,自己這一網能撈到多少好處。
可憐日軍自以為是,他們已經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再多的裝備也不過是拱手相讓給新三團罷了。
……戰鬥在預料之中如期打響了,前往河源縣城的日軍運輸中隊在經過瑤溝中段的時候,突然遭到兩側敵人的伏擊。
這一次伏擊日軍運輸中隊的,按照韓烽的命令,正是史文才的一營,一營此次參戰一共有六百二十一人,其中新兵就佔了六百一十一人,只有十個久經戰場的老兵。
這種劃分是按照參加隊伍的年限來劃分的,若是按照上沒上過戰場劃分,這六百二十一人中,倒是有五十二人都上過戰場。
史文才將上過戰場的戰士均分在兩側野草中進行伏擊,在作戰之前,他拍過每一位“老兵”的肩膀,“你們是上過戰場的,那就是老兵了,老兵一定要給新兵做好榜樣,這次伏擊戰你們必須打出老兵的氣勢。”
老兵們回答的異口同聲。
戰鬥一開始,老兵們果然沒讓史文才失望,在他們的帶頭開火下,或許是新兵們受到了鼓舞,也或許是新兵們在演習的時候早已經經歷過這種類似的場景,六百多人伏擊日軍運輸中隊,戰鬥一開始,新兵蛋子們動起手來,可不像是老兵,不管是有沒有準頭,先把槍膛裡的子彈打出去再說。
雖說是第一次上戰場,但打的是伏擊戰,又是隔著一段距離射擊,外加上平時的軍事訓練,新兵們對戰爭殘酷的認知並不強烈,他們甚至有一種感覺,這真正的戰鬥似乎比演習還要刺激爽快,畢竟平時演習的時候大家都得拿捏分寸,不能隨意胡來。
可現在不一樣了,營長史文才說了,怎麼順手怎麼來,你就是一個屁能把鬼子蹦死,那也是可以的。
有個新兵激動之下,手榴彈忘記拉環就給扔了出去,沒把鬼子炸死,砸在那個鬼子的腦袋上,差點沒把那鬼子給嚇死。
至於一營的裝備,韓烽想讓一營迅速解決戰鬥,然後第一時間回援二營半部,所以給一營調撥了足足九挺歪把子,黑雲寨這麼多年的存貨手榴彈,不管能不能使,也愣是給一營裝備了十幾箱。
所以這伏擊戰一開始,史文才就過足了癮,這麼多年了,這還是他軍旅生涯之中第一次指揮一個營的兵力進行戰鬥。
團長韓烽更是對他信任有加,這麼重要的任務,直接拍板在他史文才的頭上。
沒別的打法,伏擊戰嘛,既然已經佔盡先機,那就一鼓作氣,把鬼子朝死裡揍,不給他們任何喘息的機會……當然,鬼子不是吃素的,驟然的打擊的確令他們損失不小,毫無喘息的機會卻不至於。
日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