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大學畢業分配的時候,我沒有背景,來自最落後的地方,因為當時中國很快就要進聯合國了,要一大批學英文的,所以才從貴州的山溝裡面選了兩個人到北京來,我因此有了這個發展的機會。那個時候還是比較公平的,它是從各個地方挑選學習成績最好的。現在我們的大學生畢業以後都自己去找工作,自己找工作很多是憑關係找工作,除了自己找工作以外,我覺得學校和單位也應該建立一個推薦和考察機制,使那些真正品學兼優、沒有背景的人能夠真正走上為國家做更多事情的崗位。

其實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是處在過渡時期,如果說馬上就消除那些靠關係找工作的社會現象也是不現實的。但是政府應該設計一種機制,一方面在分配方面基本放開;另一方面也確實應該吸收之前比較好的做法,使得那些真正有才幹的人有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就像入世談判有一個過渡期一樣,在我們中國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一套法治的、公平的機制之前,如何建立起一套過渡期措施來保證相對公平,減少不公,這是很值得研究的,這是我們在深化體制改革的時候應該著重考慮的。

第27頁 :無艱難,不青春

無艱難,不青春

◎白巖松

和前輩不一樣,80後這輩人被稱為“史上最難管的一代”。我們現在要重新關注青年問題,因為青年問題已經重新成為社會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現實的壓力比過去更明顯,比如以蝸居為代表的住房的壓力,以蟻族為代表的“北漂”一族。當然,我只是用它做代表,並不是在北京漂的就是“北漂”。還有某些電視劇體現出的職場焦慮,等等。

第二,機會不如以往了。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不再像前兩代人比如50後、60後,甚至部分70後那樣,機會隨時可見。大家覺得好像很痛苦,其實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因為我們進入了一個相對正常的時代,機會相對平均,而不會是屬於某一兩代人的特有情況。

第三,青年心理問題。以“富士康連跳”以及整個就業環境為代表,“宅”也好,“剩男”“剩女”也好,反映出年輕人的心理衝突,如果不能得到合理和合適的舒緩,將會演變成為社會的巨大沖突。其實,我這話說早了,從西亞到北非所發生的一些區域性動盪,其實跟所在國家青年人很高的失業率有很大關係。北非有些國家青年的失業率甚至達到30%~40%,這些國家的衝突最初來自年輕人的絕望。當然中國在這方面遠遠沒有達到。真正的絕望是一無所有,現在中國的衝突可不是一無所有,而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某種利益。比如陸續出現的“拆遷風波”,是要捍衛自己的權利,而不是在一無所有下的絕望。有很多年輕人可能會在網際網路上發表自己的意見,等等。性質是完全不同的,因為不同國家的發展階段和體現出來的焦慮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要重新看待。

第四,同樣是打工,與過去的期待不一樣。我們還在想80後問題的時候,90後已經以更加生猛的姿態闖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討論農民工城鄉衝突問題的時候,連90後也都已經走上了打工的道路。也就是說大家對80後這個問題還沒有討論完的時候,90後快把80後拍在沙灘上了。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他們和過去的期待不一樣。50後、60後、70後打工的時候,他的全部夢想不是為了自我實現,而是為了改變家庭的境遇。

中國最早的農民工出現的時候,他們什麼樣的壓力都能忍,什麼樣的艱苦條件都能忍,因為他們的身後永遠有自己的年邁父母,還有成長的弟弟妹妹的壓力,反而心理問題和衝突很少。但是現在不同了,80後和90後的這批人,即使在農村,也沒有沾過土地。他們從小在現代的網際網路環境中長大,縣城裡的網咖比城市裡更兇猛,很多孩子只是跟爺爺奶奶長大,而沒有跟父母。他們擁有一種更寬鬆的、縱容的東西。現在去一些小的縣城和鄉鎮,那裡網咖和孩子的髮型,要比大學裡更現代化。這代人,揹負的並不是家庭命運的改變,揹負更多的是自我實現。

現在年輕人沒有人再回頭看那幾代人的青春,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有挑戰。哪一代的青春容易呢?季羨林先生離開母親去了德國,“二戰”爆發,回不了國,十年啊。大家有機會可以看《巨流河》這部書,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是寫四川、重慶,寫抗日戰爭那個時候。看一看他們那一代人的青春,似乎一切都好,那個時候女生已經得到了最大的待遇,住廟裡,不錯了,每天的戰鬥就是和臭蟲的戰鬥。但是我依然看